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第九章:风暴与庇护

书名:文轩:逐光症 作者:融霜 本章字数:4837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第九章:风暴与庇护

北京的凌晨四点,天空是一种浑浊的黛蓝色,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浸在深水中。刘耀文被手机连续不断的震动惊醒,不是闹钟那种规律的嗡鸣,而是那种预示紧急事件的特定频率——短促、尖锐、不容忽视。

他眯着眼摸到床头柜上的手机,屏幕的光在黑暗中刺得他眼睛生疼。十三条未读消息和三个未接来电,全部来自经纪人李姐,时间跨度不到半小时。

「醒了吗?急事」 「看到立刻回电」 「出事了」 「接电话!!!」

最后一条消息让刘耀文瞬间清醒,所有的睡意烟消云散,仿佛一桶冰水从头浇下。他坐起身,心脏不合时宜地开始加速跳动,手指有些发颤地拨通李姐的电话。

“终于接了!”李姐的声音罕见地带着焦虑,背景音里还有键盘敲击声和隐约的人声,“你看了吗?”

“看什么?”刘耀文问,同时已经拿起平板电脑本能地打开微博热搜榜。

然后他看到了,胃部猛地一沉。

#文轩医院秘密相会# #刘耀文宋亚轩神经内科# #逐光症戏外延伸#

一连三个相关话题挂在热搜前十,后面跟着刺眼的“爆”字标签,像是一个个鲜红的警告。刘耀文点进第一个话题,是一组九宫格照片:他和宋亚轩在不同时间出现在同一家专科医院门口,时间标注得清清楚楚;两人在停车场短暂交谈的瞬间,宋亚轩微微仰头看着他的角度有些微妙;最后一张甚至是他们某次在休息室,宋亚轩的手轻轻搭在他手臂上的模糊画面,被圈出来放大处理。

配文写得极尽暗示之能事:“《逐光症》两位主演戏外关系成谜,多次同一医院秘密相会,是健康亮红灯还是另有隐情?据悉,该医院以神经内科和罕见病诊疗闻名,引人遐想。”

刘耀文的指尖冰凉,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不是恐惧自己被曝光,而是恐惧宋亚轩看到这些会如何反应。那年轻人总是努力维持的阳光形象,那些他小心翼翼隐藏的脆弱,那些只有他知道的深夜疼痛...

“公关团队已经在处理了,但这次来得太猛,像是有人故意放的料,几个小时就炸了。”李姐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我们需要统一口径。你就说是为角色做准备,去咨询专业医生。亚轩那边公司也会这样回应。”

刘耀文沉默着,目光落在照片上宋亚轩苍白的侧脸。那是某次症状特别严重的时候,他几乎撑不住的样子,连强颜欢笑都做不到。

“听到吗?耀文?”李姐催促道,背景音里有人在大声讨论着什么。

“嗯。”他简短回应,声音有些沙哑,“我先看看具体情况。”

挂断电话,刘耀文深吸一口气,点开了宋亚轩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消息还停留在昨晚互道晚安的表情包上,一个微笑的月亮。他犹豫着要不要发消息询问,又担心如果对方还没醒,会不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吓到。

正当他犹豫时,手机震动,来电显示正是宋亚轩。

“耀文老师...”电话那端的声音微弱而颤抖,几乎听不清,还带着刚醒的沙哑,“你看到了吗?我...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不该总是去那家医院,我没想到会被拍到,我...”

“冷静点。”刘耀文打断他,声音出乎意料地平稳,“不是任何人的错。”他能听到电话那头急促而不规律的呼吸声,想象出对方此刻惊慌失措的样子。

电话那头传来压抑的抽泣声,然后是努力平稳呼吸的声音:“经纪人让我说是为角色做准备...可是我好害怕,耀文老师,如果他们查出来...如果大家知道我们...知道我们的病...”

“不会的。”刘耀文说,语气坚定,尽管自己内心也有一丝不确定,“按公司说的做。一切都会处理好的。”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你不是一个人面对这个。”

他安抚了宋亚轩几分钟,直到对方的呼吸稍微平稳些。挂断电话后,刘耀文立刻又打给李姐。

“亚轩状态不好。”他直截了当地说,“今天的通告全部推迟。”

“不可能,下午有个重要采访必须参加,正好回应这件事。”李姐否决道,“你们必须同时出现,表现得一切正常。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躲。”

刘耀文握紧手机,指节发白:“他现在的状态没办法‘表现正常’。你了解他的情况。”

“那就帮他正常起来!”李姐难得地提高了声音,“耀文,这事关你俩的事业。一点绯闻我们可以处理,但如果真的被挖出健康问题,特别是这种...说不清的病,投资方会怎么想?粉丝会怎么想?你们以后还怎么接戏?”

电话两端都沉默了。他们都清楚这个行业的现实——它可以给你一切,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全部收回。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如履薄冰。

最终,刘耀文妥协了:“采访可以,但要控制在最短时间。而且我要和亚轩一起去现场。”

上午十点,刘耀文的车停在宋亚轩公寓楼下。年轻人戴着口罩和帽子,快速钻入车内,整个人缩在宽大的外套里,像是要隐藏起来。即便遮得严实,刘耀文也能看出他脸色苍白,眼下有着明显的青黑。

“很难受?”刘耀文问,注意到对方轻微发抖的手。

宋亚轩点点头,又摇摇头:“症状还好...主要是害怕。”他摘下口罩,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我是不是很没用?这种时候还在添乱。”

刘耀文没有回答,而是伸出手,轻轻握住宋亚轩的手腕。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两人都微微一震。症状的缓解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那种无声的承诺:我在这里,我们一起面对。

宋亚轩深吸一口气,仿佛获得了某种力量:“谢谢。”

采访安排在一家酒店的会议室内。到达现场时,门口已经围满了记者,闪光灯几乎连成一片白光,咔嚓声不绝于耳。刘耀文下意识地侧身,为宋亚轩挡开部分镜头,手指轻轻抵在对方后腰,一个看似随意实则刻意的保护姿态。

采访开始,问题如预期般尖锐。

“二位今早的热搜看到了吗?有什么想回应的?”

刘耀文接过话筒,表情平静得仿佛在讨论别人的事:“演员为角色做准备是本职工作。我们去咨询专业医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角色,呈现更真实的表演。”他看了一眼宋亚轩,继续道,“希望大家更多关注作品本身,而不是过度解读演员的私人生活。”

回答得体而官方,几乎与李姐提供的稿子一字不差。

但记者显然不满足于此,转向宋亚轩:“亚轩看起来脸色不太好,是因为健康问题吗?有粉丝担心你近期消瘦不少。”

宋亚轩的手指微微收紧,但声音还算平稳:“谢谢关心,我很好。为角色调整状态是演员的职责。”他顿了顿,补充道,“能和耀文老师合作学习,是我的荣幸。”这句话说得真诚,让人难以质疑。

又几个问题后,采访接近尾声。就在所有人都放松警惕时,一位坐在后排的记者突然提问:“有知情人士透露,二位患有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这是真的吗?所谓的为角色准备是否只是掩盖真相的借口?”

问题如一颗炸弹投入平静的湖面,现场瞬间寂静得能听到空调运作的声音。

刘耀文感觉到宋亚轩身体的僵硬,甚至能听到他骤然加速的呼吸。那一刻,他没有思考公关策略,没有计算利弊得失,几乎是本能地做出了反应。

“这是一个非常失礼且不负责任的猜测。”刘耀文的声音冷了下来,目光直视那位记者,眼神锐利,“演员的健康状况属于个人隐私。我们站在这里接受采访,是出于对粉丝和作品的尊重,但这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外公开所有私人信息。”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全场,语气稍缓:“我和亚轩是合作伙伴,也是朋友。我们彼此尊重,也希望大家能尊重我们。”说话间,他的手自然地放在宋亚轩背后的椅背上,一个保护性极强的姿态。

这番话既没有直接否认,又巧妙地转移了焦点。现场响起一阵掌声,不知是为他的机智,还是为那番话中透露的真诚。

采访终于结束。回到后台,宋亚轩靠在墙上,长长舒了一口气,额头上有一层细密的冷汗:“刚才我真的差点...”

“你做得很好。”刘耀文递给他一瓶水,“喝点水,我们尽快离开。”

然而,风暴才刚刚开始。

当晚,采访视频迅速传播开来。刘耀文维护宋亚轩的片段被单独剪辑出来,在粉丝间疯狂转发。#刘耀文维护宋亚轩#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评论区两极分化。

「耀文哥太帅了!保护队友!」 「只是同事关系会这么维护?我不信」 「抱走亚轩,谢谢前辈照顾」 「明明很甜啊,为什么不能是真的」

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开始出现。某个知名八卦论坛上,一个匿名帖子悄然出现,标题直白得令人心惊:《理性讨论,文轩是否真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帖子详细列出了他们所有的“巧合”:同期出现在同一医院、片场异常亲密互动、采访时微妙的身体语言、甚至挖出了宋亚轩某次采访中无意提到的“晚上总是睡不好”和刘耀文早年提及的“对光线敏感”...楼主甚至附上了一篇几年前关于罕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医学论文摘要,暗示二人可能患有同类疾病。

“他们看彼此的眼神根本不像普通同事,也不像朋友,更像是一种...共谋关系。”帖子最后写道,“像是共享同一个秘密的共犯。那种默契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

刘耀文刷着这些帖子,感到一阵无力。公众就像是在玩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小块真相,虽然暂时还拼不出全貌,但已经越来越接近了。最可怕的是,这些猜测中混杂着太多真相,让人无法全然否认。

手机响起,是宋亚轩。

“你看到了吗?”他的声音比早晨平静,但带着一种认命般的疲惫,“大家好像都在猜我们的关系。有些猜测...很接近了。”

刘耀文沉默片刻,忽然问:“你后悔吗?”

“后悔什么?” “认识我。如果没有这次合作,你不会被卷进这些是非。”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会儿,然后宋亚轩轻轻笑了,笑声里有一丝苦涩:“怎么可能后悔。如果没有你,我可能还在一个人硬撑,以为自己永远只能独自面对这一切。至少现在...”他顿了顿,“我知道有人理解。”

这句话像一道暖流,缓解了刘耀文内心的寒意。他们像是两个在暴风雨中紧紧抓住彼此的人,即使周围波涛汹涌,至少不再孤独。

“耀文老师,”宋亚轩的声音变得认真,“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否认我们的关系。不管是合作伙伴,朋友,还是... whatever this is.”

whatever this is. 这个模糊的定义恰到好处地描述了两人之间那种无法被简单归类的关系,比友情更深,比爱情更复杂,是一种灵魂层面的理解和连接。

第二天,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一个拥有千万粉丝的知名医疗科普大V转发了那篇猜测他们患病的帖子,并写道:“作为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信息素紊乱症的患者通常面临着巨大的误解和偏见。症状包括对光和声音的过度敏感、周期性神经疼痛等,患者往往因为害怕被歧视而隐瞒病情。如果他们真的是患者,不得不这样做,那恰恰说明了我们的社会对特殊疾病缺乏包容性,而不是他们应该被指责。”

这条微博很快被大量转发,舆论开始转向同情和理解。许多人开始分享自己或家人与罕见疾病共存的经历,#给予理解而非猜测#的话题逐渐盖过了原本的绯闻话题。粉丝们也开始自发宣传疾病科普知识,将一场危机转化为正能量传播。

刘耀文和宋亚轩的公司迅速抓住这个机会,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承认二人确实为深入了解角色咨询过专科医生,呼吁大家尊重隐私,关注疾病群体面临的困境,并宣布将以二人名义向相关疾病研究机构捐赠一笔资金。

一场潜在的灾难,就这样化险为夷,甚至意外地带来了正面影响。

当晚,刘耀文来到宋亚轩的公寓。年轻人开门时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显然是松了口气。

“真是惊险的一周。”宋亚轩递给他一杯热茶,手指不再颤抖,“感觉像是坐了趟过山车,最后还是安全着陆了。”

刘耀文接过茶杯,指尖不经意相触,两人都微微一怔。那种熟悉的连接感依然存在,但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似乎又多了一层新的意义——共同经历风暴后的默契与信任。

“我一直在想那个记者的问题。”刘耀文忽然说,目光落在杯中旋转的茶叶上,“关于我们之间的关系。”

宋亚轩抬起头,眼神闪烁,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哦?得出什么结论了吗?”

刘耀文注视着他,许久,轻轻开口:“我不确定该怎么定义。但我知道,你是我唯一不需要伪装的人。”

这句话比任何直白的告白都更有力量。宋亚轩的眼眶微微发红,他低下头,轻声说:“我也是。在你面前,我可以只是宋亚轩,而不是那个永远阳光的偶像。”

窗外,北京的夜景璀璨如星河,无数灯光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这座城市的秘密与梦想。在这个喧嚣城市的某个安静角落,两个人静静地坐着,共享着一份不足为外人道的理解与安宁。

风暴暂时过去,但他们都明白,这只是开始。在这个透明的时代,秘密很难永远保持秘密。但也许,当那一刻真正来临,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共同面对。

因为有些连接,一旦形成,就再也无法切断。它不是绳索,不是契约,而是一种无声的默契,如同呼吸般自然,如同星光般永恒。

您看的是关于ABO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ABO,文轩,勤奋更新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