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第九卷:永不褪色的永恒誓言

书名:巴比伦王妃 作者:爱写作的小爱姐 本章字数:5800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第一章:誓言的裂痕

巴比伦的雨季来得格外缠绵,雨丝像无数根银线,将都城的轮廓织得朦胧。皇家档案馆的年轻史官艾拉,正蹲在积灰的木箱前,指尖拂过一卷泛黄的羊皮卷——那是三百年前,王妃临终前亲笔写下的誓言:“以吾之躯,护巴比伦安宁;以吾之魂,守百姓喜乐。”

“艾拉,快别看这些旧东西了!”同事撞了撞她的胳膊,“南部行省闹水灾,新王正召集大臣议事,咱们得去记录呢!”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新王阿尔斯年仅二十,眉宇间还带着青涩,却紧攥着拳头:“开闸泄洪!不能让洪水淹了粮仓!”

“陛下三思!”户部大臣急声反对,“泄洪会淹没三个村庄,百姓会流离失所的!”

“可粮仓若毁,整个南部都会闹饥荒!”阿尔斯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的急躁,“当年王妃不也说过,‘舍小利保大局’吗?”

艾拉握着笔的手猛地一顿。她曾在史料里读到,王妃当年为修水利,确实迁过村,但那是提前安置了所有百姓,还为他们重建了家园。

散会后,她忍不住拦住新王的侍从:“请问陛下看过《巴比伦政要》第三卷吗?里面记载了王妃处理水灾的方法……”

侍从不耐烦地挥开她的手:“陛下日理万机,哪有功夫看那些老古董!”

雨还在下,艾拉望着档案馆的方向,忽然觉得那卷羊皮卷上的字迹,好像被雨水洇开了一道浅浅的裂痕。

第二章:被遗忘的村庄

三日后,南部行省传来消息:新王下令开闸泄洪,三个村庄瞬间被淹没,数百名百姓葬身洪水,侥幸逃生的人挤在临时搭建的棚屋里,缺衣少食。

消息传回都城,舆论哗然。阿尔斯却在朝堂上辩解:“这是必要的牺牲!等秋收后,朕会加倍补偿他们!”

艾拉的心沉了下去。她翻遍史料,找到当年王妃处理类似事件的记载:提前三个月组织百姓迁徙,派士兵协助搬运家产,在高处修建临时村落,甚至亲自去田间查看新耕地的土壤。

“大人,我们不能就这么看着!”艾拉找到史官长,“王妃说过,‘百姓的命,比任何粮仓都重’,我们该提醒陛下……”

史官长叹了口气:“傻孩子,陛下正急于证明自己,哪听得进劝?别忘了,我们只是记录者。”

夜里,艾拉做了个梦。梦里,王妃站在洪水边,衣袂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正指挥士兵划船救人,眼神里满是焦灼。

“您为什么要这么做?”艾拉忍不住问。

王妃转过头,笑容温和却坚定:“誓言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是危难时伸出的手。”

艾拉惊醒时,枕巾已被泪水浸湿。她摸出藏在枕下的羊皮卷复印件,上面的誓言仿佛在发光。

第三章:少年的觉醒

阿尔斯的“补偿”迟迟未到,棚屋里的百姓开始闹事,甚至有人举着“还我家园”的木牌,往都城方向游行。阿尔斯震怒,下令派军队镇压。

“陛下!”一直沉默的老臣利奥七世——利奥的后人,突然站出来,“万万不可!那些百姓只是想活下去,不是要造反!”

利奥七世已年过七旬,拄着一根刻着狮首的拐杖,那是王妃当年赏赐的。“当年王妃处理流民时,总是亲自去安抚,还说‘百姓的怨气,比洪水更可怕’。”

阿尔斯皱眉:“又是王妃!她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的巴比伦,需要铁腕!”

“可铁腕若伤了百姓的心,再坚固的城墙也会塌!”利奥七世猛地顿了顿拐杖,“陛下若不信,可去档案馆看看,当年王妃是如何用一碗热汤,化解了一场差点爆发的民变。”

阿尔斯被噎得说不出话,最终不耐烦地挥手:“退朝!”

但他终究没派军队。夜里,他鬼使神差地走进了档案馆。艾拉正在整理王妃的手稿,见他进来,慌忙行礼。

“你就是那个说朕没看过《巴比伦政要》的史官?”阿尔斯的语气带着戒备。

艾拉鼓起勇气:“陛下,不是您没看过,是您没看懂。王妃的‘大局’,从来都包括每一个百姓。”她递上一卷手稿,“您看这里,她为了救一个被困在洪水里的老人,耽误了修堤的工期,大臣们都反对,可她说……”

“‘少修一天堤,顶多再淹几分地;可丢了一颗民心,就丢了整个天下。’”阿尔斯接过手稿,喃喃念出后面的话。这是他小时候,祖母常念给他听的句子。

那天夜里,阿尔斯在档案馆待了整整一夜。

第四章:泥泞中的誓言

阿尔斯终于下令:暂停秋收,先安置受灾百姓;从国库调拨粮食和衣物,派太医去防治疫病;亲自去南部行省安抚百姓。

当他踩着泥泞走进临时棚屋时,看到的是一张张憔悴却带着期盼的脸。一个失去孙子的老婆婆,颤巍巍地抓住他的衣袖:“陛下,我们不想要补偿,只想有个家……”

阿尔斯的眼眶瞬间红了。他想起王妃手稿里的话:“统治者的眼睛,要能看见泥泞里的脚印。”

他当众跪下:“是朕错了。朕向你们保证,三个月内,一定为你们重建家园,比原来的更好。”

艾拉站在人群后,看着新王笨拙地为老婆婆擦眼泪,忽然觉得那道裂痕好像慢慢愈合了。

利奥七世走到她身边,笑着说:“当年王妃说,‘誓言会老,但只要有人记得,就能长出新的血肉’。你看,它这不就活过来了吗?”

重建家园的日子里,阿尔斯每天都泡在工地上,和百姓一起搬砖、和泥,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艾拉则带着史官们,记录下每一个细节:谁家的孩子该上学了,谁家的牛生了小牛,谁的手艺能用来改善新村落的建设。

一个月后,当第一座新房的屋顶盖上茅草时,百姓们欢呼起来。阿尔斯望着那片渐渐有了生气的土地,忽然对艾拉说:“帮朕把那卷羊皮卷找来,朕想亲手抄一遍。”

第五章:传承的接力

三年后,南部新村落成,比原来的更整洁,还有了学堂和市集。阿尔斯为它取名“守誓村”。

档案馆里,多了一个新的展柜,里面放着阿尔斯手抄的誓言,旁边是艾拉整理的《南部救灾实录》。每天都有百姓来参观,孩子们会指着王妃的画像问:“她是谁呀?”

艾拉总会笑着回答:“她是第一个说‘百姓最重要’的人,而我们,是记住这句话的人。”

利奥七世临终前,把那根狮首拐杖交给了艾拉:“王妃说过,守护誓言的人,不分高低贵贱。以后,就靠你们了。”

艾拉接过拐杖,感觉沉甸甸的。那上面的狮首,眼睛好像在发光,就像王妃当年看她的眼神。

第六章:边境的狼烟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东部边境传来警报:邻国趁巴比伦忙于内政,偷偷侵占了三座边城,还杀了守城的士兵。

朝堂上,主战派大臣摩拳擦掌:“陛下,该让他们尝尝厉害!当年王妃不也打退过东方帝国吗?”

阿尔斯却很冷静:“王妃打仗前,总会先问三个问题:为什么打?能不能不打?打完了怎么办?”他看向艾拉,“你查过那三座边城的史料吗?”

艾拉点头:“那三座城是百年前两国共管的,后来因为贸易纠纷划归巴比伦,但当地百姓还有一半是邻国血统。”

“派人去谈判。”阿尔斯沉吟道,“告诉他们,我们可以继续共管,但要严惩杀人凶手,还要保证两地百姓自由往来。”

主战派哗然:“陛下这是示弱!”

“不,是懂王妃说的‘以和为贵,不是怕,是珍惜’。”阿尔斯的眼神里,已没有了当年的青涩,“若能不流血解决,为什么要让百姓的儿子去送死?”

第七章:谈判桌上的智慧

谈判进行得很艰难。邻国使者态度傲慢,坚持要巴比伦割让三座城,否则就开战。

艾拉作为史官随行,看着使者拍案而起,忽然想起史料里的记载:当年王妃与西域部落谈判,对方也很嚣张,她却笑着递上一杯茶:“喝茶要慢慢品,谈判要慢慢谈,急了就烫嘴了。”

“使者大人,”艾拉忽然开口,“您知道这三座城的来历吗?”她拿出随身携带的地图,“百年前,是巴比伦的工匠帮你们修了水渠,你们的商人才能在那里做生意;后来闹饥荒,是巴比伦的粮食救了那里的百姓……”

她一桩桩一件件地说,从贸易往来讲到通婚联姻,把两座城的羁绊娓娓道来。使者的脸色渐渐缓和。

最后,艾拉拿出一本泛黄的账簿:“这是当年王妃记录的,两地百姓互相帮助的事。您看,他们早就不分你我了。”

使者沉默了许久,终于松口:“我会回去转告国王,但杀人凶手,必须交出来。”

阿尔斯看着艾拉,眼中满是赞许。他忽然明白,王妃的智慧,从来都不是锋芒毕露,而是润物无声。

第八章:誓言的模样

边境问题和平解决后,阿尔斯下旨:在全国修建“誓言墙”,让百姓把自己理解的“守护”写在墙上。

守誓村的墙上,老婆婆写下:“守护就是帮邻居修补屋顶。”

学堂的墙上,孩子们画了一幅画:一个人在喂流浪的小猫。

士兵的墙上,刻着:“守好每一寸土地,不让敌人进来。”

艾拉也在档案馆的墙上写下:“记住过去,才能走好未来。”

阿尔斯来看时,笑着说:“原来每个人的誓言,都不一样。”

“但都一样珍贵。”艾拉指着王妃的画像,“就像她,对国王而言,是并肩的伙伴;对百姓而言,是贴心的亲人;对我们而言,是引路的灯。”

那天傍晚,夕阳透过窗户,照在所有的誓言墙上,每一个字都像是镀上了金边。艾拉忽然觉得,所谓永不褪色,不是字迹永远清晰,而是它能在不同人的心里,长出不同的模样,却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让这片土地,越来越好。

第九章:新的守护者

艾拉渐渐成了宫廷里的“活史料”,阿尔斯遇到难题,总会找她聊聊王妃当年的做法。有人说她“借古压今”,她却只是笑笑:“我不是要模仿过去,是要学那份初心。”

一年后,艾拉被任命为新的史官长。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人手,把所有关于王妃的史料整理成册,免费发放给百姓。

“让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的祖先,曾这样用心地守护过这片土地。”她在序言里写道。

利奥七世的孙子,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跑来对她说:“我想当士兵,像当年的利奥大人一样,保护陛下和百姓。”

艾拉摸了摸他的头:“好啊,但记住,士兵的剑,是用来守护,不是用来杀戮的。”

少年用力点头,眼里闪烁着和当年利奥一样的光芒。

第十章:永不褪色

又是一个雨季,艾拉已经两鬓斑白。她站在新落成的“誓言博物馆”里,看着那卷珍藏在恒温玻璃柜里的羊皮卷,字迹依然清晰。

阿尔斯也老了,拄着和利奥七世同款的拐杖,蹒跚着走过来:“当年若不是你,朕恐怕早就忘了初心。”

“不是我,是誓言本身就有力量。”艾拉望着玻璃柜,“就像种子,只要有人记得浇水,就总能发芽。”

一个年轻的史官跑进来,兴奋地说:“大人,邻国派使者来了,说要学习我们的‘誓言墙’,还要翻译王妃的《巴比伦政要》呢!”

阿尔斯和艾拉相视一笑。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透过博物馆的穹顶,照在羊皮卷上。那上面的誓言,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时光里轻轻跳动。

艾拉知道,只要还有人记得“守护”二字的分量,这誓言就永远不会褪色。它会变成母亲手中的针线,缝补孩子的衣裳;变成农夫脚下的犁,耕耘肥沃的土地;变成少年肩上的剑,守护家园的安宁。

而巴比伦的故事,会在这些平凡的守护里,一直一直延续下去。

第十一章:跨越国界的誓言

邻国的使者带着翻译好的《巴比伦政要》回国后,不到半年,便传来消息——他们也在都城筑起了一面“盟约墙”,上面刻着两国百姓共同的愿望:“互通有无,世代友好”。

阿尔斯收到消息时,正和艾拉在御花园里看着新栽的树苗。“你看,好的东西,总会慢慢传开的。”他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

艾拉点头:“王妃当年说,‘真正的强大,不是让别人怕你,是让别人信你’。现在,他们信我们了。”

不久后,两国开通了“友谊商道”,商人们带着香料、丝绸、粮食往来穿梭,边境的孩子们结伴上学,连节日都一起庆祝。有一次,艾拉跟着商队去邻国,看到市集上的小贩用不太流利的巴比伦语叫卖,忽然想起王妃手稿里的一句话:“城墙会阻隔脚步,但善意能打通心门。”

第十二章:时间的见证

誓言博物馆成了巴比伦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人,在羊皮卷前驻足凝视,有人落泪,有人沉思,有人在留言本上写下自己的承诺。

一个即将远行的水手写道:“我会把巴比伦的故事带到远方,告诉他们这里有过一位了不起的王妃,还有一群守护誓言的人。”

一个刚当选的村长写道:“我会像照顾家人一样照顾村里的每一个人,不让一个人挨饿受冻。”

艾拉时常去看那些留言,看着看着,就会想起很多年前,自己第一次摸到那卷羊皮卷的心情。那时她以为誓言是沉重的责任,如今才明白,它是温暖的约定——和过去约定,和现在约定,和未来约定。

利奥七世的孙子已经成了将军,他每次出征前,都会来博物馆里站一会儿。“我好像能听到王妃在说,‘别担心,做对的事就好’。”他对艾拉说。

艾拉笑了:“不是她在说,是你心里的誓言在提醒你。”

第十三章:传承的重量

艾拉八十岁那年,把史官长的位置交给了一个年轻姑娘。姑娘捧着那根狮首拐杖,紧张得手心冒汗:“大人,我怕做不好……”

“别怕。”艾拉坐在轮椅上,声音有些虚弱,“我刚接手时也怕,但你看,只要记住‘守护’两个字,就不会错。”她指了指窗外,“你看那棵老橡树,它从来没想过要长多高,只是拼命扎根,结果就成了都城最粗的树。”

姑娘似懂非懂地点头,眼里闪着光。

阿尔斯也老得走不动路了,他让人把自己的轮椅推到艾拉身边,看着博物馆里来来往往的人:“你说,等我们不在了,他们还会记得吗?”

“会的。”艾拉望着那卷羊皮卷,“就像我们记得王妃一样。有些东西,会比生命长。”

那天下午,阳光很好,两个老人静静地坐着,听着孩子们在博物馆里朗读誓言,声音清脆,像风铃在响。

第十四章:永不褪色的印记

艾拉去世后,人们在她的书桌上发现了一本日记,最后一页写着:“我这一生,没做过什么大事,只是把别人忘了的誓言,捡起来擦干净,再交给下一个人。”

新的史官长把日记放进博物馆,和王妃的手稿、阿尔斯的手抄本放在一起。参观的人看到时,总会停下脚步,有人轻声说:“原来守护誓言,不需要轰轰烈烈,认真活着就好。”

很多年后,巴比伦经历了一场大瘟疫,人心惶惶。这时,有人想起了誓言墙,想起了王妃当年防治疫病的方法——隔离病患、焚烧污染物、让 healthy 人喝草药预防。

人们自发组织起来,年轻人负责运送物资,老人负责照顾病人,孩子们则在街头宣传防疫知识。就像几百年前王妃做的那样,没有命令,没有强迫,只有一句默默的约定:“我们要一起活下去。”

瘟疫过后,人们在誓言墙上刻下:“危难时,我们就是彼此的守护。”

第十五章:誓言的永恒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巴比伦变成了更繁华的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誓言博物馆依然在那里,像一颗安静的心脏,跳动在城市中央。

羊皮卷已经被小心地复刻了无数份,真迹被妥善保管,但人们还是喜欢来看真迹,仿佛能从泛黄的纸页上,摸到时光的温度。

一个小男孩拉着妈妈的手,指着王妃的画像问:“妈妈,她为什么要写那样的誓言呀?”

妈妈蹲下来,指着窗外的街道:“你看,那里有卖糖果的阿姨,有修鞋子的爷爷,有上学的小朋友,他们都能平平安安地生活,就是因为有人曾经许下诺言,要守护这一切呀。”

小男孩似懂非懂,却伸出小手,轻轻摸了摸玻璃柜。阳光照在他脸上,也照在那卷羊皮卷上,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仿佛在说:

“看,我在这里。

看,你们也在这里。

看,这永不褪色的,是我们共同的誓言。”

而巴比伦的风,还在年复一年地吹着,带着誓言的温度,吹过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村庄,吹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您看的是关于快穿系统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快穿系统,催更有用,疑商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