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第一章老巷与画

书名:黄昏回响 作者:爱吃牛肉 本章字数:2762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九月的风已经带上了凉意,卷着几片早落的梧桐叶,贴在周明远的布鞋面上。他停下脚步,弯腰捡起那片叶子,脉络清晰得像老城区里纵横交错的巷子,只是边缘已经泛黄发脆。

“周师傅,又散步呐?”巷口杂货店的老板娘探出头,笑着打招呼。

周明远点点头,把叶子揣进裤兜:“嗯,这天凉得快。”

“可不是嘛,”老板娘擦着玻璃柜,“您慢走,晚饭的香味都飘出来咯。”

他“哎”了一声,继续往前走。这条叫“望霞巷”的老巷子,他走了快二十年。从刚结婚时住在这里的小年轻,到后来搬走,再到退休后又搬回父母留下的老房子,巷子里的树长高了,店铺换了几茬,只有黄昏时斜斜照在青石板上的阳光,好像和记忆里没什么两样。

走到巷子中段,他习惯性地往右侧拐——那里有一家开了十几年的“老时光咖啡馆”,老板是个不爱说话的年轻人,却总在靠窗的位置留一张桌子,给周明远这样的老主顾。他不常喝咖啡,大多时候只是点一杯温水,坐半个钟头,看窗外人来人往。

今天刚走到咖啡馆门口,就看见台阶上放着一个黑色的画夹,边角有些磨损,被风吹得微微开合。周明远左右看了看,巷子里静悄悄的,没什么人。他弯腰拿起画夹,不算重,表面沾了点雨水的痕迹——大概是昨天夜里下过小雨。

“这是谁落下的?”他自语着,推开咖啡馆的门。

“周师傅,今天来早了。”老板正在擦咖啡机,抬头看了他一眼。

“嗯,”周明远举了举手里的画夹,“这是门口捡的,是不是客人落下的?”

老板凑近看了看,摇摇头:“没印象,昨天闭馆前没见着。您放吧台吧,说不定会有人回来找。”

周明远把画夹放在吧台角落,找了靠窗的位置坐下。温水端上来时,他的目光又忍不住飘向那个画夹。黑色的外壳,看着有些年头了,像是经常被带在身边的东西。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候,也喜欢在闲暇时写写画画,后来工作忙,家里事多,那点爱好早就丢了,连女儿送的素描本都在书柜里积了灰。

等了半个钟头,没人来认领画夹。周明远准备离开时,老板指了指吧台:“周师傅,要不您先带着?万一人家回头找不着,您住得近,明天我再帮您问问。”

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画夹揣在怀里,沉甸甸的,像是揣了个陌生人的秘密。

回到家,他把画夹放在玄关的柜子上,先去做饭。简单的一菜一汤,吃晚饭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路灯次第亮起。他收拾完碗筷,才想起那个被遗忘的画夹。

坐在客厅的老藤椅上,他打开了画夹。里面没有夹层,直接就是一叠画纸,用细麻绳松松地捆着。第一张是速写,画的是望霞巷的入口,线条利落,把杂货店的招牌和歪脖子树都画得清清楚楚,只是右上角标着个日期,是上个月的。

周明远的心跳莫名快了些。他一张张翻过去,大多是城市角落的速写:老城墙的断壁、菜市场的早市、跨江大桥的剪影……画者的笔触很稳,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即使是简单的线条,也能看出对光影的敏感——街角的阴影总是比别处深一些,晨光里的树叶会透出细碎的亮色。

翻到中间,一张画展门票掉了出来。他捡起来,上面印着“林深个人画展——城市光影”,时间是上周,地点在市中心的美术馆。门票右下角有个潦草的签名,和画里偶尔出现的落款一样,写着“林深”。

原来这画夹的主人叫林深。周明远捏着那张门票,指尖有些发烫。他继续翻画夹,最后一页是半幅未完成的画,画的正是望霞巷的黄昏——夕阳把巷子染成暖金色,杂货店的灯亮了,一个模糊的身影正走在石板路上,像极了他自己。画到一半的地方,铅笔线条戛然而止,像是被什么突然打断。

周明远合上画夹,望向窗外。老巷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和画里的场景渐渐重合。他突然很想知道,这个叫林深的人,为什么会画这条巷子?又为什么把画夹落在了咖啡馆门口?

第二天一早,周明远带着画夹去了咖啡馆,老板说没人来问过。他又去社区服务中心留了失物信息,留下了自己的电话。接下来的几天,画夹就放在他客厅的书柜上,像一个无声的悬念。他每天都会打开看看,那半幅未完成的望霞巷黄昏,像是在等一个结局。

周五下午,社区微信群里发了通知,说周末要在文化广场办“邻里书画展”,鼓励居民把自己的作品或收藏的字画带来参展。周明远本来没兴趣,退休后他不太喜欢凑这种热闹,但盯着书柜上的画夹看了一会儿,鬼使神差地报了名——他想,或许那个叫林深的人,也会看到社区的通知。

周六上午,文化广场已经搭起了临时的展架。周明远抱着画夹过去时,已经有不少居民在挂作品了,大多是孩子的涂鸦、老人的书法,还有几幅装裱精致的花鸟画。他找了个角落的位置,犹豫了一下,把那幅未完成的望霞巷速写取出来,用胶带轻轻固定在展板上,旁边放了张纸条:“拾得画夹,盼失主联系,周明远,电话xxx”。

布置好后,他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阳光照在画上,画里的夕阳仿佛活了过来,和广场上真实的晨光交织在一起。周围渐渐热闹起来,有人在他的画前驻足,小声议论着:“这不是望霞巷吗?画得真像。”

周明远没说话,只是往人群外退了退,靠在一棵老槐树下。风又起了,吹得树叶沙沙响,他忽然听见身后有人轻轻“咦”了一声,声音有些沙哑,带着点惊讶,又像是带着点不确定。

他回过头,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他的画前,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深蓝色夹克,身形清瘦,微微佝偻着背。老人的目光紧紧盯着那幅速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展板边缘,阳光落在他脸上,能看到深深的皱纹和眼角的红血丝。

周明远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看着老人的侧脸,突然觉得,这张脸好像在哪里见过——不是在现实里,而是在……画里?

老人缓缓转过头,目光与周明远对上。那是一双很深邃的眼睛,只是瞳孔的颜色有些暗淡,像是蒙着一层薄雾。他开口,声音比周明远想象中更低沉:“请问,这幅画……是您拾到的?”

周明远点点头,看着老人手里紧紧攥着的一张纸——那是社区画展的通知,边角已经被捏得发皱。

“我是林深,”老人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指了指画,又指了指自己,“这画是我的。”

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两人之间投下斑驳的光影。周明远看着眼前这个叫林深的老人,突然明白过来,为什么画里的光影总是带着一种沉郁的温柔——那是一双见过太多黄昏,也藏着太多故事的眼睛,才能画出的风景。

他伸出手,声音比平时稳了些:“你好,林先生。我是周明远,画夹在我那里,我给你拿过来。”

林深看着他伸出的手,迟疑了一下,才慢慢握上去。他的手心很凉,指腹上有厚厚的茧子,像是常年握笔留下的痕迹。

“谢谢。”林深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找了好几天,以为丢了。”

“不客气,”周明远笑了笑,“我也是望霞巷的住户,看到画里的巷子,觉得很巧。”

林深的眼睛亮了一下,像是被点燃的星火,很快又暗了下去:“我……经常去那边画画。”

两人站在画前,一时没再说话。广场上的音乐声、孩子们的笑声远远传来,而他们之间,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和那幅未完成的黄昏速写,在阳光下静静舒展。周明远看着林深微垂的眼睑,突然觉得,这个丢失了画夹的老人,或许和他一样,心里都藏着一片需要被照亮的角落。

您看的是关于意识流车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意识流车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