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盛岚和封天路一起回到了剧组继续拍戏,不过这次导演不提供影视剧,而是广播剧。
剧组的录音棚里,各种专业的设备摆放得整整齐齐,麦克风在柔和的灯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在静静等待着演员们赋予它们声音的魅力。
盛岚和封天路看着这略显陌生的场景,心中都涌起一丝新奇与挑战的兴奋。
导演站在前方,神情严肃而专注地讲解着广播剧的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
他强调,虽然没有了视觉上的表演,但声音要更加细腻、富有感染力,通过语调、语速、气息的控制以及情感的精准传递,来塑造出鲜活的角色形象,让听众仅凭听觉就能沉浸在故事之中。
盛岚微微点头,毕竟他也是第一次录广播剧,还有点不太习惯,但他没有放弃,而是要把这个广播剧全部录完。
为了不让这部广播剧更新到一半就放弃,导演还特意在番外后面加了一个彩蛋,就是为了防止那些喜欢听广播剧的人弃剧。
盛岚和封天路开始认真熟悉剧本,他们反复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试图在脑海中构建出更加清晰的角色形象。
每一个台词、每一个情节,都被他们细细琢磨,力求通过声音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
录音正式开始了,盛岚先走进了录音间。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状态,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角色的世界里。
当灯光亮起,指示开始的红灯闪烁时,盛岚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将角色的灵魂注入了每一个字词之中。
他巧妙地运用着语调的起伏、语速的快慢以及气息的长短,将角色的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
时而激昂慷慨,让听众仿佛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热血沸腾;时而婉转低回,又把那种深沉的情感传递得淋漓尽致。
一旁的导演专注地听着,不时地做着记录,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
偶尔,他也会通过对讲机提醒盛岚注意某些细节的处理,比如某个字的发音要再清晰一些,某处的情感可以再浓烈一点。
盛岚认真地听从导演的建议,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表现,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封天路在一旁的休息区静静的听着盛岚的录制,心中既为他的出色表现感到赞叹,又不禁暗自给自己鼓励,暗暗想着自己待会也要拿出最好的状态。
终于,轮到封天路进录音室了,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去,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在适应了一下环境后,他也是迅速调整好状态,进入了角色。
封天路的声音清朗而富有穿透力,一开口便仿佛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情境之中。
他对于角色的把握十分精准,无论是角色的喜怒哀乐,还是内心的矛盾挣扎,都通过声音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录制过程中,封天路和盛岚一样,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之中。
他巧妙地运用声音的变化来区分不同的情绪和场景,时而用沉稳的语调展现出角色的成熟与睿智,时而以轻快的语气传递出角色的活泼与俏皮。
不过剧本中还有一段台词是方言,必须要用粤语把它念出来,这段方言卡在两个男主初遇的冲突戏份里。
封天路盯着剧本上标注的粤语拼音,直接不自觉的敲着桌面。
他从小在北方长大,虽然学过普通话,但粤语仅限于能听懂几句问候语。
“天路,要不先试着对对词?”盛岚探进半个身子,手里端着保温杯,氤氲热气模糊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封天路接过对方递来的茶水,指尖相处时微微一颤。
他们这两天总保持着这种恰到好处的默契,像两根并行的琴弦,既保持距离又共振着某种频率。
导演突然推开门:“小路,明天要录这段,你准备的怎么样?”
录音棚顶灯在封天路脸上投下斑驳阴影,他喉结滚动:“在练。”
“那我就先不打扰你了,你们抓紧时间吧,明天就要开始正式录广播剧了,要加油哦!”导演笑眯眯地说道。
导演离开后,封天路重新将目光聚焦在那段粤语台词上,他皱着眉头,嘴里反复念叨着那些生硬的拼音,试图找到一些语感。
盛岚在一旁看着,轻轻叹了口气:“你这语气不对,语气要硬一点,不要太柔软,也不要太小声,尽量用愤怒的语气把台词念出来。”
封天路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苦恼:“我知道,可这粤语的发音实在是太难掌握了,我怎么都找不到那种感觉。”
盛岚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着急,咱们慢慢来。你看,这个字的发音应该是……”
封天路认真地听着,跟着盛岚反复练习。
一开始,他的发音还是有些生硬和不准确,语气也把握的不是很到位。
但他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额头渐渐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再硬一点,想象一下角色当时的心情,是那种被冒犯后的愤怒。”盛岚在一旁不断地提醒和纠正着。
经过多次的练习,封天路终于有了一些进步,她的发音虽然还不够标准,但语气逐渐有了愤怒的感觉。
“不错,有进步。继续加油,多练几遍,明天录制的时候肯定能行。”盛岚鼓励道。
封天路点了点头:“哦,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努力的,你就放心吧。”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