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营,战云密布,战场之上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与肃杀。吕蒙于营帐之中,忽接确切密报:关羽意图自麦城突围,撤往临沮。
此讯如惊雷乍响,在吕蒙心中激起千层骇浪。他深知关羽乃当世虎将,武艺超凡,谋略绝伦,实乃难缠敌手。当下不敢有片刻懈怠,即刻于临沮一带精心布防。山林间、道路旁,陷阱重重,伏兵暗布,恰似一张无形巨网,静候关羽入网。每一处陷阱皆经深思熟虑,每一处伏兵位置皆反复斟酌,只为将关羽一举擒获,万无一失。
然而,时光在焦灼等待中悄然流逝,关羽那令人忌惮的身影却始终未现于临沮。死寂的空气中,不安与疑惑渐浓,仿佛有一双无形大手,拨弄着战局走向未知之境。
潘璋率先心生疑虑,眉头紧锁,忧色满面地对吕蒙道:“将军,麦城距临沮路程不远,以关羽行军之速,早该抵达。如今迟迟不至,莫不是途中生变?”其声中满是紧张与不安,似已预感到局势或将失控。
吕蒙微微蹙眉,低头摩挲下巴,眼神冷静而睿智,沉声道:“依我看,并无大碍。关羽已入绝境,若不退回巴蜀,再无生路。临沮乃其回蜀必经之地,断无绕过之理。潘璋,速派人细查关羽行踪,务必周全。”其语气坚定沉稳,试图以己之判断安抚众人。
正当众人满心狐疑之际,一小兵飞奔而来,气喘吁吁急报:“大都督,大事不妙!关羽正往襄阳而去!”此讯如晴天霹雳,瞬间打破营帐内的死寂,众人皆面露震惊错愕之色。
潘璋瞪大双眼,满脸诧异,难以置信地说:“襄阳已被曹仁夺回,防守森严。关羽此时前往,莫非自寻死路?”
吕蒙却未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扰乱心神,冷静分析道:“关羽绝非自寻死路之人。他去襄阳,定是佯攻魏军,挑起我军与魏军争端,好坐收渔利。此关羽果然狡诈,竟出此计。”其眼神中透露出警惕与对关羽谋略的认可。
潘璋闻言,忧虑顿生,皱眉道:“大都督所言极是。我军刚取荆州,根基未稳,汉军未清。此时招惹魏军,实非明智,若引发大战,局势将更复杂,于我军极为不利。”
吕蒙当机立断,眼神闪过果断,迅速部署:“潘璋,你即刻率部追击关羽,保持距离,追到襄阳便止,勿引发魏军误会,给其介入纷争的借口。我前往南漳水,防关羽经此退往房陵,绝不让他逃脱。”
潘璋又生担忧,犹豫片刻问道:“大都督,若关羽投降曹魏,曹操对他器重,二人交情深厚,如何应对?”
吕蒙沉思片刻,果断下令:“撤掉临沮埋伏,全军追击,绝不能让关羽进入襄阳城。若他与曹魏勾结,局势将更难控。”
与此同时,廖化打着关羽旗号,快马加鞭,如离弦之箭般疾驰。天黑前,终于抵达襄阳城。他顾不上疲惫饥饿,换上吴军旗帜铠甲,佯装吴军进攻襄阳城,高声喝道:“城上魏军听着,襄阳已归东吴。识趣者速速开城投降,否则等吕大都督大军一到,你们悔之晚矣!”其声在夜空中回荡,欲营造威慑之势。
城上魏军却未被吓倒,仔细观察后识破计谋。一将领冷笑回应:“你这汉军休要挑拨离间。吴军何时不说吴语,改说南郡话了?我岂会不知你们的把戏。”
廖化心中一惊,没想到魏军如此聪慧,很快镇定下来道:“吕蒙即刻率大军将至,我只是提醒你们早做防备,告辞!”说罢,带着手下匆匆离去。
曹仁站在城墙上,看着离去的廖化等人,眉头紧皱,疑惑道:“不是说关羽撤往临沮了吗?为何又来襄阳?其中必有诈。”
徐晃冷静分析:“来者仅十几人,绝非关羽主力。我猜关羽料到临沮有埋伏,派兵佯攻襄阳,引吴军前来,解临沮之困。关羽果然诡计多端,绝境之中仍施计谋。”
曹仁感慨道:“这关云长,穷途末路仍在挣扎,与刘备如出一辙。但愿吕蒙莫要上当,勿撤临沮埋伏,否则让关羽逃脱,麻烦就大了。关羽一日不除,我军一日不得安宁。”
正议论间,一小兵匆忙来报:“将军,吴军杀来了,打着吕字大旗,距此不足三十里。”
徐晃惊叫道:“吕蒙何其愚蠢!竟中关羽之计。局势将更复杂。”
曹仁当机立断:“去与这糊涂蛋交涉,让他速速离去,莫挑起争端。”
徐晃奉命来到阵前,吕蒙见徐晃,顿感情况不妙。心中暗忖,若关羽真降曹操,怎会派人佯攻襄阳。为免丢脸,迅速下令撤离,速度比来时更快。
徐晃看着撤离的吴军,大喊:“汉军往房陵方向逃窜,关羽或许已从临沮撤往房陵,你此刻追击或许能追上。”吕蒙信了徐晃之言,率大军赶往房陵。可惜,在房陵山中搜寻多日,不见关羽踪迹。
吕蒙愤怒地一拳砸在树上,怒吼:“又让那红脸贼逃脱了!这次若再让他跑了,我誓不为人。”
正当吕蒙懊恼不已时,一小兵跑来报告:“大都督,您可算回来了。两天前有人在华容道发现关羽踪迹,他可能前往荆南了。”
吕蒙恍然大悟,恨恨道:“难怪找不到他,原来逃往荆南了。潘璋,你率两千人火速赶往华容道追击,绝不能让他在荆南招兵买马。我即刻上报主公,请求支援你,此次务必将关羽困死在荆南,绝不能再让他翻身。”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