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第七章:距离与渴望

书名:文轩:逐光症 作者:融霜 本章字数:4005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第七章:距离与渴望

头等舱的座椅宽大得像一张移动的病床,却无法给予刘耀文丝毫慰藉。飞机引擎的嗡鸣声像是直接钻入他的颅骨,与血管中隐隐作痛的冰针产生令人不适的共振。

杀青宴的喧嚣仿佛还停留在耳畔——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导演激情洋溢的致辞、空气中弥漫的香槟和食物的气味...但这一切都已成了过去时,如同被切断的信号,只留下嘶嘶的白噪音。

刘耀文靠在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座椅扶手。窗外是翻滚的云海,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金色的熔岩,但他眼中只看到一片虚无。飞机正在爬升,耳压变化带来轻微不适,但这与他此刻内心的空落感相比,微不足道。

三天了。

距离电影杀青,距离他与宋亚轩在酒店走廊那个克制的告别,已经整整七十二小时。

最初二十四小时,一切如常。或许是残留的接触效应,或许是过度疲惫掩盖了症状,刘耀文甚至产生了一种病已痊愈的错觉。但从第二天下午开始,熟悉的刺痛感如潮水般缓缓漫回,不剧烈,却持续不断,像是在提醒他某些东西的缺失。

他试着服用加倍剂量的药物,效果甚微,只能带来昏沉沉的睡意,却无法驱散那附骨之疽般的疼痛。

手机在掌心震动,是经纪人李姐发来的下周行程表。刘耀文扫了一眼,密密麻麻的通告和会议,从早到晚排得满满当当,却没有一个名字能让他停留视线。

鬼使神差地,他点开了与宋亚轩的聊天界面。对话停留在三天前,他简单的一句“到了说一声”,和宋亚轩的回复“好的,耀文老师[笑脸]”。

礼貌,疏离,符合他们应该保持的距离。

刘耀文抿紧嘴唇,手指悬在屏幕上方。他想问“你怎么样”,想确认那种奇妙的连接是否真的会因距离而减弱,但最终只是退出界面,将手机扔在一旁。他不能表现出异常,即使是对那个唯一能理解他痛苦的人。

与此同时,在上海的一家顶级录音棚内,宋亚轩刚刚结束新歌的录制。隔音玻璃外,制作人对他竖起大拇指,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很棒,亚轩,今天状态特别好。”制作人推开录音室的门走进来,“特别是副歌部分的情感处理,非常到位,那种隐忍的痛楚感很真实。”

宋亚轩笑笑,摘下耳机,喉间却泛起一丝苦涩。只有他知道,那所谓“到位的情感”,是因为演唱时心脏真实的抽痛。从今早开始,症状明显加剧,后颈如同有细小的冰针不断刺入,每一次高音都像是在撕裂已经脆弱的神经。

他下意识地摸出手机,点开那个橙子头像的聊天框。输入又删除,反复几次,最终只发出一条无关痛痒的消息: 「耀文老师,您平安到了吗?」

发送完毕,他立刻感到一阵羞愧,像是暴露了某种不该有的期待。他迅速将手机塞回口袋,仿佛那是个烫手的山芋。

北京,刘耀文的手机再次亮起。飞机刚刚停稳,舱门尚未打开。看到那个名字时,他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像是久旱的土地感受到第一滴雨水的触碰。

「到了。在忙?」他回复,罕见地加了一个问句。

几乎是立刻,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闪烁起来,仿佛有人一直守在手机那端。

「嗯,在录歌。您呢?」 「飞机刚落地」

对话再次陷入僵局。刘耀文皱起眉,对这种流于表面的寒暄感到莫名烦躁。他想问的不是这个,不是客套的问候,而是那个只有他们才懂的秘密。

「症状有没有反复?」他终于按下发送键,然后屏住呼吸,仿佛等待一个审判。

这一次,回复没有立刻到来。漫长的两分钟过去,屏幕才再次亮起。每一秒都像是被无限拉长,刘耀文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

「有一点。您呢?」 「也是」

言简意赅的三个字,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某个隐秘的通道。他们都知道“也是”背后意味着什么——那不仅是症状的反复,更是对某种联系的确认,是对分离带来的不适感的共同承认。

「吃药了吗?」刘耀文问,指尖微微发烫。 「吃了,效果不大[沮丧]」 「一样」

宋亚轩盯着那两个字,仿佛能透过屏幕看到那人蹙眉的模样。他鼓起勇气,打字问道: 「距离会影响吗?那种...缓解效果?」

刘耀文看着这个问题,心跳莫名加速。这正是他想要证实的,是他们之间最核心的秘密。

「不确定。可能需要更多样本数据」他用近乎科研的冷静语气回复,掩饰内心的波动。这是他惯用的自我保护机制,用理性包裹情感。

宋亚轩发来一个笑脸表情,接着是一行字: 「那我们得继续观察研究了,耀文老师」

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在冰冷的文字间流淌。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只有他们参与的实验,一个将他们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借口。

接下来的日子,这种克制的联系成了常态。他们从不直接谈及自己的不适,但总会用各种方式试探对方的状态。

“上海今天下雨了。”宋亚轩在某天下午发来消息,附上一张窗外雨景。照片中,雨滴在玻璃上划出蜿蜒的痕迹,模糊了外面的世界。 “北京晴空万里。”刘耀文回复,然后补充,“湿度变化对症状有影响。”他站在落地窗前,感受到后颈熟悉的刺痛,知道对方也正在经历同样的不适。

又或者,刘耀文会在深夜发去一句:“新剧本看了吗?”那时他正因疼痛无法入眠,手指颤抖得几乎拿不住药瓶。 宋亚轩心领神会:“正在看。有一段哭戏很难把握。”他缩在沙发上,膝盖抵着胸口,试图用压力缓解腹部的绞痛。

这些加密的对话成了他们之间的秘密游戏,每一个字都藏着只有对方能破译的密码。在这种小心翼翼的交流中,某种东西正在悄然生长,如同石缝中的嫩芽,脆弱却顽强。

然而,症状并不会因这种默契而减轻。一周后的凌晨三点,刘耀文从剧痛中惊醒,冷汗浸透睡衣。他跌跌撞撞地走进浴室,盯着镜中苍白的自己,手指死死抵住洗手台边缘,关节因用力而发白。

药物的效果越来越差,而那种渴望——对特定接触、特定气息的渴望——却与日俱增,成为一种几乎生理性的需求。

他颤抖着拿起手机,不顾此刻是凌晨几点,拨通了那个号码。

电话只响了一声就被接起,仿佛对方一直守在旁边。

“耀文老师?”宋亚轩的声音清醒得不像被吵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担忧。

刘耀文说不出话,压抑的喘息声透过听筒传过去,在寂静的凌晨显得格外清晰。

“很严重吗?”宋亚轩的声音放轻,如同耳语,“我也...不太好。”

这句话奇异地缓解了刘耀文的羞耻感。原来不是只有他在承受,不是只有他在渴望。这种共有的脆弱感,莫名地成为一种慰藉。

“听着,”宋亚轩忽然说,声音坚定起来,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导演昨天联系我,说下周有个品牌活动邀请我们一起参加。”

刘耀文闭上眼睛,额头顶在冰凉的镜面上。一周,还有整整一周。时间忽然变得无比漫长,每一秒都像是被拉长的糖丝,甜蜜而煎熬。

“我会去。”他沙哑地说,声音因疼痛而破碎。

“我也是。”宋亚轩轻声回应,仿佛在许下一个承诺,“再坚持一下。”

通话结束后,刘耀文滑坐在地板上,手机仍紧握在手中。镜中的他狼狈不堪,黑眼圈深重,脸色苍白,但嘴角却牵起一个极淡的弧度。

有了期待,时间忽然变得既缓慢又充满意义。

第二天开始,他们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也更加直接。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逐渐被一种默契的分享取代。

「今天手指有些抖,练琴时总是错音」宋亚轩发来消息,附上一张钢琴键盘的照片。 「试一下热敷,有用」刘耀文回复自己摸索出的方法,难得地分享了私人经验。

「北京干燥得可怕」刘耀文罕见地抱怨,这是他从不会对别人说的话。 「加湿器开到最大档,有用的」宋亚轩立刻分享自己的经验,仿佛早已准备好这个答案。

他们开始分享更多缓解症状的小技巧,仿佛在组建一个只有两人的支持小组。这种分享背后,是对再见面的共同期待,是一种无声的“我懂你”。

活动前一天晚上,刘耀文的症状再次加剧。他犹豫片刻,发去消息: 「明天能准时到吗?」 「当然[加油]您呢?」 「一样」

对话中止于此,但一小时后,宋亚轩发来一张照片:摊开的行李箱,里面整齐地放着衣物和日常用品。照片的角落里,隐约可见一个小瓶子——那是刘耀文常用的镇痛喷雾。

「准备好了」照片附言。

刘耀文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目光停留在那个小瓶子上。不知何时起,宋亚轩也习惯了他的习惯,使用他的方法,仿佛这样就能拉近千山万水的距离。

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在胸腔蔓延,温暖而酸涩。他们像是两个在暴风雨中交换救生绳的人,彼此成为对方唯一的依靠。

活动当天,刘耀文提前两小时到达现场化妆间。当他推开门时,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如同少年般忐忑不安。

宋亚轩已经坐在那里了,正低着头让化妆师打理发型。从镜子里看到刘耀文的身影,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角扬起一个明亮的笑容,如同阳光穿透云层。

“耀文老师!”他想起身,被化妆师轻轻按住。

刘耀文点点头,在自己位置坐下。两人之间隔着一个化妆台,距离不远不近,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鸿沟。

症状从今早起就异常活跃,此刻更是如潮水般涌来。刘耀文握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试图用另一种疼痛转移注意力。

就在这时,宋亚轩忽然站起身,假装活动筋骨,自然地走到刘耀文身边,手臂“不经意”地擦过他的后背。

一瞬间,那股熟悉的暖流再次涌现,刺痛感如退潮般迅速消散。刘耀文深吸一口气,紧绷的身体缓缓放松。他从镜子里看向宋亚轩,发现对方也正看着他,眼中有着同样的如释重负和难以掩饰的喜悦。

化妆师们忙碌着,没人注意到这个小插曲。但在无人可见的化妆台下方,刘耀文的手悄悄伸过去,轻轻碰了碰宋亚轩的手指。

只是一个瞬间的接触,却比千言万语更能传达彼此的心情——我想你,我需要你,我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距离会削弱效果,但无法切断连接。当再次相遇,那种神奇的治愈力依然存在,甚至因为分别而变得更加强烈,如同久旱后的甘霖。

活动开始前,两人并肩站在后台等待入场。聚光灯下的喧嚣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与他们无关。

“还好吗?”刘耀文低声问,目视前方,维持着公众场合应有的距离。

“好多了。”宋亚轩轻声回应,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只有细看才能发现那笑容中的如释重负,“您呢?”

刘耀文没有回答,但微微颔首。在无人注意的阴影处,他的小指轻轻勾住了宋亚轩的。

只是一个细微的动作,短暂得如同错觉,却仿佛许下了一个无声的承诺——无论距离多远,这道联结已经再也无法割舍。

距离产生渴望,而重逢确认了这种渴望的价值。他们知道,从今往后,无论相隔多远,都会有一个人理解自己的痛苦,期待自己的靠近,成为黑暗中唯一的光亮。

您看的是关于ABO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ABO,文轩,勤奋更新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