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王座之侧的阴影
巴比伦的庆典鼓声震彻全城,新王为表彰王妃多年来的功绩,特下旨为她铸造一座与王座并肩的鎏金座椅,以示“共治天下”的荣宠。庆典当日,王妃身着绣满星辰的朝服,一步步走向那座象征至高权力的座椅,殿内百官的目光或敬畏、或嫉妒,像无形的针芒刺在她背上。
散朝后,老臣忧心忡忡地递上密报:“王妃,东方帝国联合周边小国,在边境囤积了十万大军,据说还派了死士潜入都城,目标怕是……”
王妃摩挲着座椅扶手上的狮首雕刻,指尖冰凉:“他们怕的不是我,是巴比伦的安稳。”她望向窗外,新王正在广场上接受百姓朝拜,年轻的脸上满是意气风发,“告诉暗卫,盯紧所有外来的商队和使节,尤其是东方来的。”
深夜,王妃在书房核对边境布防图,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一声轻响。她不动声色地按住桌下的匕首,却见一道黑影破窗而入,剑尖直指她的咽喉——是个蒙面的东方武士,眼神里淬着毒。
第二章:暗战与盟誓
武士的剑离王妃咽喉仅剩寸许时,一支羽箭突然穿透他的肩胛。利奥不知何时出现在窗外,弓弦还在微微震颤。“王妃没事吧?”他快步上前,扯下武士的面罩,发现对方口中藏着剧毒,早已气绝。
“是东方帝国的‘影卫’。”王妃看着武士手腕上的蛇形刺青,“他们果然动手了。”
次日,王妃以“商议边境防务”为由,召集了十位手握兵权的将领。议事厅内,她将东方帝国的密信拍在案上:“他们许给你们的,不过是一时的荣华。若巴比伦覆灭,你们的家族、封地,终将化为乌有。”
一位将领起身抱拳道:“王妃放心!我等世代受巴比伦恩惠,誓死效忠!”其他人纷纷附和,唯有镇守北境的老将默不作声——他的儿子三年前在与东方帝国的战争中被俘,至今生死未卜。
王妃看向他,声音放缓:“老将军的儿子,我已派人赎回,此刻正在殿外候着。”
老将军猛地抬头,眼中泛起泪光。当他看到风尘仆仆的儿子走进来时,当即跪倒在地:“臣愿为王妃效犬马之劳!”
第三章:和亲的诱饵
东方帝国见暗杀不成,突然派来使者,提出“和亲”——愿将公主嫁给巴比伦的太子,以此换取两国和平。新王有些动摇,太子更是年轻气盛,听闻东方公主貌美,便在朝堂上极力促成。
“陛下三思!”王妃站出来反对,“东方公主若嫁入东宫,无异于在我们身边埋了颗定时炸弹。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太子的抚养权,是未来巴比伦的继承权!”
太子脸色一沉:“母后多虑了!儿臣自有分寸,何况联姻能免百姓战火之苦,何乐而不为?”
王妃与太子争执不下,新王最终拍板:“先让东方公主来巴比伦,看看再说。”
三个月后,东方公主的仪仗抵达都城。她确实生得倾国倾城,言行举止温婉得体,很快赢得了宫廷上下的喜爱。太子更是对她一见倾心,日日相伴,连早朝都时常缺席。
王妃看着太子被迷得神魂颠倒,心中警铃大作。她暗中调查,发现公主的陪嫁队伍里,藏着数十名精通巫术和暗杀的高手。
第四章:巫蛊之祸
中秋宴上,太子突然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太医诊治后,脸色煞白地回报:“太子中了巫蛊之毒,毒素已侵入心脉,恐怕……”
宫廷顿时大乱。东方公主哭得梨花带雨:“都怪我,若不是我给殿下送了那对玉坠,殿下也不会……”她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对雕刻着鸳鸯的玉坠,玉坠缝隙里隐约可见黑色的粉末。
所有矛头瞬间指向东方公主,可她却拿出证据——玉坠是太子亲手为她挑选的,由巴比伦本地的工匠打造。“定是有人想挑拨两国关系,故意陷害我!”公主跪在新王面前,哭得肝肠寸断。
王妃看着那对玉坠,忽然想起太子的书房里,也有一个同款的摆件。她立刻带人前往东宫,果然在书房的暗格里,搜出了一个缠满黑线的小布人,布人胸口写着太子的生辰八字。
“这布人所用的丝线,是东方帝国特有的冰蚕丝。”王妃举起布人,声音清亮,“公主,你还有何话可说?”
东方公主脸色骤变,却仍强辩:“不是我!是有人栽赃!”
第五章:绝地反击
就在这时,北境老将军匆匆闯入:“陛下!东方帝国以‘公主受辱’为由,已攻破三座边城,正向都城杀来!”
新王又惊又怒,当即下令将东方公主打入天牢,同时召集大军准备迎战。可太子昏迷不醒,军心涣散,不少将领面露惧色。
王妃走到殿中,摘下头上的凤冠:“从今日起,我代太子监军,亲赴前线!”
“王妃不可!”百官惊呼,“您是国之根本,岂能涉险?”
王妃却拔出利奥递来的长剑,剑尖直指殿外:“巴比伦的土地,是战士的血换来的,不是靠和亲求来的!我身为王妃,若不能与将士共进退,还有何颜面坐在那座座椅上?”
她的声音掷地有声,将领们深受震动,纷纷跪倒:“愿随王妃出征!”
利奥走到她身边,低声道:“我已安排好,用替身换下天牢里的东方公主,真正的公主……”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王妃眼中闪过一丝冷厉,“我要让东方帝国知道,巴比伦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第六章:烽火连营
王妃的军队在边境与东方联军相遇。她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派小队人马夜袭敌营,烧毁了对方的粮草。东方将领大怒,率军追击,却落入了王妃设下的陷阱——狭窄的山谷两侧,滚石与火箭齐发,联军死伤惨重。
“王妃,东方公主的贴身侍女招了。”利奥押着一个瑟瑟发抖的女子过来,“她们原本计划用巫蛊害死太子,再让公主假孕,趁机夺权,若失败,就引大军攻城。”
王妃看着侍女,忽然问:“你们公主的枕边,是不是常放着一朵晒干的‘断魂花’?”
侍女惊恐地点头:“是……那是公主用来安神的……”
王妃冷笑:“那花确实能安神,但若与太子常用的安神香混合,就会变成穿肠毒药。你们的计划,倒是周密。”
她让人将侍女的供词抄写百份,射入敌营。联军中的小国本就不愿替东方帝国卖命,见东方如此阴险,纷纷动摇。
夜里,王妃在军帐中查看地图,利奥端来一碗热汤:“北境老将军传来消息,他已说服三个小国倒戈,明日拂晓,我们可三面夹击。”
王妃接过汤碗,指尖不经意触到他的手,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错开目光。帐外的风带着战火的气息,却也藏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暖意。
第七章:公主的末路
决战之日,王妃亲率骑兵冲锋。她的铠甲上溅满鲜血,长发被风吹得凌乱,却眼神明亮,手中的长剑劈开一道又一道防线。联军在三面夹击下溃不成军,东方将领见大势已去,带着残兵逃跑。
打扫战场时,士兵发现了一具穿着公主服饰的女尸,脸上满是痛苦——竟是被自己人毒杀的。“看来东方帝国是想杀人灭口,撇清关系。”利奥沉声道。
王妃望着女尸,沉默片刻:“厚葬吧。她也是枚棋子。”
班师回朝时,太子已经苏醒。得知王妃的功绩和东方帝国的阴谋,他羞愧不已,亲自到城门口迎接:“儿臣知错了,以后定当以母后为榜样。”
王妃看着他,轻轻点头:“知错能改就好。记住,王座之上,从来没有侥幸。”
第八章:盛世的基石
平定边境后,王妃开始着手改革内政。她减免赋税,鼓励农桑,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又开设学堂,培养人才,打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还派人疏通河道,修建水利,解决了困扰巴比伦多年的旱涝问题。
三年后,巴比伦的粮仓堆满了粮食,都城的街道焕然一新,百姓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连曾经敌视她的贵族,也不得不承认:“王妃的治理,比历代君主都要清明。”
一日,利奥陪王妃巡视农田。看着金灿灿的麦田里,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利奥忽然说:“当年我祖父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百姓能安居乐业。如今,他的心愿实现了。”
王妃望着远方,夕阳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可盛世不是一劳永逸的。就像这麦田,要年年耕种,时时除草,才能有收获。”
她转头看向利奥,眼中带着笑意:“你愿意陪我一起,守护这片土地吗?”
利奥一怔,随即郑重地点头:“臣,万死不辞。”
第九章:传承的火炬
随着时间推移,新王的治国能力日益成熟,太子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储君。王妃渐渐将权力交还给他们,只在关键时刻提出建议。
有人劝她:“王妃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若放权,恐怕会被人排挤。”
王妃却笑着摇头:“王座不是用来占有的,是用来守护的。如今他们能担起责任,我自然该退居幕后。”
她开始整理自己多年的治国心得,写成一本《巴比伦政要》,交给新王和太子:“这里面没有权谋,只有如何让百姓过得更好的法子。你们记住,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失去了民心,再坚固的王座也会崩塌。”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王妃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仪式,将那座鎏金座椅正式转交给太子。“从今往后,这座椅就是你的了。”她对太子说,“但你要记住,坐在上面,看到的不能只是荣华富贵,更要看到天下苍生。”
太子跪在她面前,接过象征权力的座椅钥匙:“儿臣谨记母后教诲,定当守护好巴比伦,守护好这份盛世。”
第十章:王座之外的风景
卸下重担后,王妃常常和利奥一起,微服出巡,走遍巴比伦的山川河流。他们在田间与农民闲聊,在市集看小贩叫卖,在学堂听孩子们读书,日子平淡却温馨。
有人问她:“放弃至高无上的权力,会不会后悔?”
王妃坐在山坡上,看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笑着说:“你看这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这才是比王座更珍贵的东西。”
利奥递给她一朵刚摘的野花,花色普通,却带着淡淡的清香。“当年在沙漠里,你说救赎之路永无止境。”他轻声道,“现在,你觉得自己做到了吗?”
王妃接过花,插在发间,眼中闪烁着释然的光芒:“我想,我做到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大地。远处的王宫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座曾经象征着权力巅峰的王座,此刻在王妃眼中,早已不如眼前的风景动人。她的盛世,不在王座之上,而在这片她用一生守护的土地上,在每一个百姓的笑容里。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