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第二卷:毒后锋芒毕露

书名:我穿越成了恶毒皇后 作者:爱写作的小爱姐 本章字数:8576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第二卷:毒妇锋芒毕露

第一章:冷宫余音

柳嫣然被打入冷宫的第三日,沈青鸾去了趟静心苑。

冷宫不比别处,断壁残垣爬满枯藤,空气中弥漫着霉味。柳嫣然穿着灰扑扑的旧衣,头发散乱如草,见了沈青鸾,忽然疯了似的扑过来:“是你!是你害我!”

侍卫拦住她,她便在地上打滚哭闹,骂的话污秽不堪。沈青鸾站在廊下,看着昔日艳光四射的贵妃变成这副模样,心里没什么波澜。

“我从未想过害你。”沈青鸾声音平静,“是你自己急功近利,触碰了陛下的底线。”

“底线?”柳嫣然笑得癫狂,“他的底线就是你这个毒妇!你以为他真信你?等他厌了,你的下场只会比我更惨!”

沈青鸾没再理她,转身离开。走到门口时,听见身后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是画春按她的吩咐,给柳嫣然留了些体面衣物和点心,此刻全被砸了。

“娘娘,何必来看她?”画春不解,“白费心神。”

“不是白费。”沈青鸾望着宫墙,“我是来提醒自己,这宫里的路,一步都不能错。”

她刚回凤仪宫,就收到萧彻的消息:他要去南巡,让她暂掌六宫事宜。

第二章:代掌六宫

萧彻南巡的旨意来得突然,满朝文武都有些意外。沈青鸾却明白,他是想借南巡稳固民心,顺便考察江南吏治。

临行前,萧彻在御书房召见她。案上摆着六宫的名册和印信,他推到她面前:“朕不在的日子,后宫就交给你了。”

“臣妾恐难当此任。”沈青鸾道。

“你能当。”萧彻看着她,“朕知道你能。”他顿了顿,补充道,“遇到拿不准的事,可问太后,也可让人快马传信给朕。”

沈青鸾接过印信,指尖微沉。这不仅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萧彻走后,后宫表面平静,暗地里却暗流涌动。几位高位嫔妃虽不敢明着作对,却总在小事上推诿——份例核算拖延、宫宴采买虚报,显然是在试探她的底线。

沈青鸾没动怒。她让人把六宫的账目全调过来,日夜核对,又让人将各宫的用度标准重新刊刻张贴,注明“若有违规,严惩不贷”。

三日后,德妃掌管的御膳房出现纰漏,给太后的汤药里混了凉性药材。太后虽没大碍,却也拉了几日肚子。

德妃跪在凤仪宫请罪,哭哭啼啼说是下人失误。沈青鸾看着她,忽然问:“德妃娘家是江南盐商吧?听说这次南巡,陛下要重点查盐税?”

德妃的哭声戛然而止,脸色瞬间惨白。

第三章:敲山震虎

德妃的心思,沈青鸾猜得七七八八。她娘家靠盐商发家,必然不干净,想借汤药之事给沈青鸾添堵,最好能让太后不满,换掉暂掌六宫的人。

“汤药之事,若真是下人失误,”沈青鸾慢悠悠擦拭着凤印,“按宫规,掌事嬷嬷杖责三十,发配洗衣局。但若是有人故意为之……”

她抬眼,目光锐利如刀:“意图构陷太后,便是大不敬。按律,主谋废为庶人,家族连坐。”

德妃浑身发抖,磕头如捣蒜:“娘娘饶命!臣妾真的不知道!是……是底下人糊涂!”

“既如此,”沈青鸾放下凤印,“就按宫规处置。另外,德妃监管不力,罚俸一年,禁足景仁宫,抄写《孝经》百遍。”

这个处置不轻不重,却足够震慑旁人——连家世显赫的德妃都栽了,其他人自然不敢再放肆。

消息传到太后耳中,她虽对沈青鸾仍有芥蒂,却也对身边的嬷嬷说:“这丫头,倒是比我想的有手段。”

沈青鸾没因此松懈。她知道,真正的麻烦,或许来自宫外。

果然,几日后,镇国公府传来消息:沈青锋在西境练兵时,被人暗箭所伤,虽不致命,却也卧床不起。

第四章:西境疑云

沈青锋遇袭的消息,让沈青鸾彻夜难眠。

她让人去查,得到的回复是“意外走火”,可沈青鸾不信——兄长自幼习武,警惕性极高,怎会轻易被“走火”的箭矢伤到?

更可疑的是,动手的士兵当场“畏罪自戕”,死无对证。

“娘娘,要不要告诉陛下?”画春急道。

“不可。”沈青鸾摇头,“陛下南巡正是关键时候,不能让他分心。再者,这事发生在军营,没有实证,贸然禀报只会让陛下觉得沈家小题大做,甚至怀疑我们想借机揽权。”

她沉思片刻,提笔写了封信,让人快马送给西境的一位老将——那是父亲的旧部,忠心可靠。信中只让他暗中查清士兵的底细,以及事发前后的异常。

安排好这事,沈青鸾才稍稍安心。她知道,西境的水很深,兄长遇袭绝非偶然,背后一定有人想挑拨镇国公府与朝廷的关系。

而这个人,很可能就在京城。

这日,她去给太后请安,竟在慈安宫外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萧彻的异母弟弟,瑞王萧珩。

瑞王一向不问政事,常年在京郊的王府养病,今日怎么会进宫?

第五章:瑞王深意

瑞王萧珩穿着件月白锦袍,面色苍白,咳嗽几声,才对沈青鸾拱手:“见过皇后娘娘。”

“王爷客气了。”沈青鸾回礼,“王爷今日进宫,是给太后请安?”

“是。”萧珩笑了笑,眼底却没什么暖意,“听闻陛下南巡,后宫诸事都由娘娘打理,真是辛苦娘娘了。”

“份内之事,不辛苦。”沈青鸾淡淡回应。

两人寒暄几句,萧珩便告辞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沈青鸾总觉得不对劲——他的眼神里,有种不属于养病王爷的锐利和算计。

她让人去查瑞王最近的动向,得知他半月前曾与几个京中官员来往密切,其中就包括被流放的柳文轩的旧部。

“柳家……瑞王……”沈青鸾指尖敲击着桌面,忽然明白了什么。

柳嫣然构陷她不成,柳家失势,瑞王此时接近柳家旧部,难道是想利用柳家残余的势力做什么?

更让她心惊的是,西境那位遇袭的士兵,籍贯正是瑞王的封地所在。

若真是瑞王在背后动手脚,他的目的是什么?挑拨镇国公府与陛下的关系,动摇国本,对他有什么好处?

沈青鸾不敢再想下去。她立刻让人加派护卫,保护镇国公府的安全,同时密切监视瑞王的一举一动。

第六章:江南密信

南巡的萧彻终于传来消息,却是一封给沈青鸾的密信。

信中说,江南盐税亏空严重,牵扯到不少朝中官员,其中就有德妃的父亲。他已下令将人收押,不日押解回京。

“德妃果然有问题。”画春咋舌,“幸好娘娘早有防备。”

沈青鸾却看着信末的一句话出神——“京中若有异动,可便宜行事,不必事事请示”。

这是何等的信任?她捏着信纸,心里五味杂陈。

就在这时,西境的回信也到了。老将查明,遇袭的士兵曾在瑞王封地的军营服役,半年前才调往西境,而他的家人近日突然搬离原籍,去向不明。

所有线索都指向瑞王。

沈青鸾知道不能再等了。她让人备车,去了镇国公府。

见到母亲时,她才发现母亲鬓角又添了不少白发。“青锋怎么样了?”沈青鸾握住母亲的手。

“还在昏迷。”母亲红着眼,“鸾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人想害我们沈家?”

“娘,您放心,我会查清楚的。”沈青鸾安抚道,“您现在要做的,就是看好府里的人,别让任何人外出惹事,也别轻信任何消息,等我消息。”

离开镇国公府,沈青鸾直接去了大理寺。

第七章:借刀杀人

大理寺卿是萧彻的心腹,见皇后亲临,十分惊讶。沈青鸾没绕弯子,直接将西境遇袭的卷宗和瑞王的可疑之处告知。

“娘娘的意思是……”大理寺卿面露难色,“瑞王是陛下亲弟,没有实证,恐怕……”

“我不要你定他的罪,”沈青鸾道,“我只要你查清楚那个士兵的家人去向,以及瑞王与柳家旧部的往来证据。记住,要隐秘,不能打草惊蛇。”

大理寺卿沉吟片刻,应了下来。

沈青鸾知道,对付瑞王这种身份的人,不能硬碰硬,只能借刀杀人。而这把刀,最好是太后。

太后虽不是萧彻生母,却极重皇家颜面,最恨手足相残、动摇国本之事。

几日后,沈青鸾去给太后请安,“无意”间提起瑞王近日频繁与外臣来往,又“随口”说西境遇袭的士兵籍贯在瑞王封地。

“哦?竟有这事?”太后果然起了疑心,“瑞儿一向老实,怎么会……”

“臣妾也只是听说,或许是巧合。”沈青鸾故作轻松,“只是那士兵的家人突然失踪,倒让人觉得奇怪。若是王爷能帮忙找找,也能还自己一个清白不是?”

太后没说话,却在沈青鸾走后,立刻让人去查瑞王。

第八章:太后发难

太后的人办事效率极高,很快就查到瑞王与柳家旧部密谋的证据,甚至截获了他们往来的信件,信中虽没明说要造反,却处处透着对萧彻的不满,以及想借西境之事搅乱朝局的意图。

太后气得浑身发抖,当即传召瑞王进宫。

沈青鸾站在慈安宫的偏殿,听着里面的争吵声。太后的斥责、瑞王的狡辩、瓷器碎裂的声响……她知道,这步棋成了。

“你这个逆子!皇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太后的声音尖利,“陛下待你不薄,你竟生出如此狼子野心!”

“儿臣没有!是太后误会了!”瑞王还在嘴硬。

“误会?”太后冷笑,“那些信件,那些人证,难道都是假的?你想借沈家之事动摇国本,好坐收渔翁之利,当哀家看不出来吗?”

瑞王没再说话,想来是被戳中了痛处。

片刻后,太后让人传沈青鸾进去。瑞王跪在地上,脸色灰败,见了她,眼中满是怨毒。

“皇后,”太后疲惫地说,“瑞王犯上作乱,证据确凿。你说,该怎么办?”

沈青鸾看向瑞王,缓缓道:“按律,当废为庶人,圈禁终身。但念在他是陛下亲弟,不如……”

第九章:雷霆处置

“不如什么?”太后追问。

“不如暂将瑞王圈禁在王府,等陛下南巡归来,由陛下定夺。”沈青鸾道,“一来全了陛下的手足之情,二来也显太后仁慈。”

她知道,萧彻回来后,绝不会轻饶瑞王,但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既显得顾全大局,又不会落人口实说她心狠手辣。

太后想了想,点头同意了:“就按你说的办。另外,瑞王党羽,一律交由大理寺查办,一个都不能放过!”

瑞王被押下去时,死死盯着沈青鸾,像是要把她的样子刻在骨子里。沈青鸾面不改色,心里却清楚,这事还没完。

处置了瑞王,西境的事也水落石出——果然是瑞王暗中指使,想嫁祸给西境的敌军,挑起战事,让萧彻首尾难顾。

沈青鸾让人将结果快马传给萧彻,又亲自去镇国公府报平安。

沈夫人见她回来,终于松了口气,拉着她的手说:“鸾儿,委屈你了。在宫里要步步小心,别总想着护着家里,我们也能护着你。”

沈青鸾鼻子一酸,眼眶红了。穿越到这个陌生的时空,这是第一次有人对她说“我们护着你”。

她笑着点头:“娘,我知道。”

第十章:帝归心近

萧彻回京的消息传来时,沈青鸾正在书坊看新出的话本。

画春跑进来,满脸喜色:“娘娘!陛下明日就到京了!”

沈青鸾放下话本,心里竟有些莫名的期待。她起身道:“吩咐下去,准备接驾。另外,把南巡期间六宫的账目整理好,呈给陛下。”

第二日,沈青鸾带着后宫嫔妃在城门外接驾。远远看见明黄色的仪仗,她的心竟跳得有些快。

萧彻下了龙辇,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沈青鸾身上。他瘦了些,皮肤也晒黑了,眼神却更亮了。

“辛苦你了。”他走到她面前,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她耳中。

沈青鸾屈膝行礼:“陛下辛苦。”

回宫的路上,萧彻让人把沈青鸾叫到自己的龙辇里。他看着她递上来的账目,又听她说了瑞王和德妃的事,赞许地点头:“做得好。”

“都是臣妾该做的。”

萧彻忽然握住她的手,她的手还是有些凉,他便用掌心焐着:“朕不在的时候,你受了不少委屈吧?”

沈青鸾一怔,抬头撞进他的眼眸。那里面没有猜忌,没有算计,只有真切的关切。

她忽然笑了,轻轻摇了摇头:“不委屈。”

龙辇缓缓前行,窗外的宫墙向后退去。沈青鸾看着萧彻专注看奏折的侧脸,心里忽然觉得,这深宫之路,或许真的可以不那么难走。

只是她不知道,瑞王虽倒,朝堂之上,还有更多的风浪在等着他们。而她“毒妇”的名声,也才刚刚开始真正“锋芒毕露”。

第二卷:毒妇锋芒毕露

第十一章:江南余波

萧彻回京后,第一件事便是处置江南盐税案。

德妃的父亲被抄家问斩,德妃虽未被牵连性命,却被废为庶人,迁往京郊的静安寺,终身礼佛。后宫众人见此情景,再不敢对沈青鸾有半分轻视。

这日,萧彻在御书房翻看江南带回的卷宗,沈青鸾按例送去点心,却见他眉头紧锁。

“怎么了?”她轻声问。

“江南织造局的账目也有问题。”萧彻指着卷宗,“每年供奉的锦缎数量与账目对不上,差额怕是够填满半个国库。”

沈青鸾凑近一看,账目上的署名处,盖着一个熟悉的印章——那是礼部尚书的私章。

“礼部尚书?”她挑眉,“他不是一向自诩清廉吗?”

“越是自诩清廉的,背后越可能藏着龌龊。”萧彻冷笑,“此人是太后的表亲,朕本想留他几分颜面,看来是不必了。”

沈青鸾没接话。她知道,动太后的人,比处置瑞王更需谨慎。

果然,次日早朝,萧彻刚提出彻查织造局,太后便派人来请他去慈安宫“说话”。

第十二章:太后的情面

慈安宫里,檀香袅袅。太后斜倚在软榻上,见萧彻进来,慢悠悠道:“皇帝刚回来就忙着理事,也该歇歇。”

“国事为重,不敢懈怠。”萧彻落座。

太后屏退左右,才切入正题:“哀家听说,你要查礼部尚书?”

“是,他涉嫌贪墨织造局款项。”

“老大人年纪大了,难免有糊涂的时候。”太后端起茶盏,“他是哀家的表亲,伺候先帝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皇帝不如看在哀家的面子上,让他致仕还乡,也算全了君臣情分。”

萧彻沉默片刻:“太后,国法面前,人人平等。若是因私情废法,何以服众?”

“你这是在教训哀家?”太后脸色沉了下来,“哀家知道,你眼里早就没哀家这个母后了!若不是看在你年幼时哀家护过你几分,你以为……”

“太后护朕之恩,朕记在心里。”萧彻打断她,“但贪墨之事,朕必须查。若是查实他无罪,朕亲自向他赔罪;若是有罪,谁来说情都没用。”

他起身告辞,没给太后再开口的机会。沈青鸾在偏殿等候,见他出来,从他紧绷的下颌线便知谈得不快。

“太后……”

“她要保礼部尚书。”萧彻道,“但朕不会让步。”

沈青鸾想了想:“或许,臣妾有办法让太后松口。”

第十三章:釜底抽薪

沈青鸾的办法,是“釜底抽薪”。

她让人去查礼部尚书的家底,果然查出他在城外有座私宅,藏了不少金银珠宝,甚至还养了外室,生了三个孩子。

这些事,太后未必知情。

沈青鸾没直接把证据交给萧彻,而是借去慈安宫请安的机会,“无意”间提起城外私宅的事。

“……听说那宅子雕梁画栋,比尚书府还气派呢。”她语气轻松,像是在说闲话,“连门口的石狮子都是汉白玉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王爷的别院。”

太后端茶的手顿了顿:“你说的是哪个尚书?”

“还有哪个?自然是礼部的老大人。”沈青鸾故作惊讶,“难道太后不知道?听说他还在宅子里养了人,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太后的脸色一点点变得铁青。她最恨男人三妻四妾、败坏门风,更何况是打着她的旗号在外敛财的表亲。

“这个老东西!”太后猛地将茶杯摔在桌上,“哀家还以为他多正经,原来是只披着人皮的狼!”

沈青鸾见火候到了,适时闭嘴。

不出三日,太后便再也没提过保礼部尚书的事。萧彻顺利查抄了礼部尚书的家产,查出的贪墨款项震惊朝野。

第十四章:毒妇之名

礼部尚书被处斩后,京城里渐渐传出些风言风语。

有人说,皇后手段太狠,连太后的人都敢动;有人说,江南盐税案、礼部贪墨案,都是皇后在背后撺掇陛下,为的是铲除异己,巩固后位。

“毒妇”的名声,比从前更甚。

画春气不过,要去撕烂那些嚼舌根的嘴,被沈青鸾拦住了。

“让他们说。”沈青鸾正在给萧彻缝补一件旧常服——他袖口磨破了点,舍不得扔。

“可他们都在骂您啊!”画春急道,“说您是妲己再世,祸乱朝纲!”

“妲己?”沈青鸾笑了,“能和这位‘名人’相提并论,也算我的荣幸。”

她放下针线,看向窗外:“他们骂我,是因为怕我。怕我继续查下去,查到他们头上。这说明,我做的事触到了他们的痛处,这就够了。”

傍晚,萧彻来了。他显然也听到了流言,脸色不太好:“要不要朕让人去查,是谁在背后嚼舌根?”

“不必。”沈青鸾递给他缝好的常服,“嘴长在别人身上,堵是堵不住的。陛下若是真疼臣妾,就多给臣妾些权力,让那些人不敢再骂。”

萧彻看着她眼里的坦荡,忽然笑了:“好。朕就给你这个权力。”

次日,他下旨,让皇后协理部分朝政,尤其是查贪反腐之事。

第十五章:朝堂交锋

沈青鸾协理朝政的消息,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保守派坚决反对:“自古后宫不得干政!陛下此举,恐动摇国本!”

萧彻冷冷看着他:“皇后查贪腐,是为澄清吏治,怎么就动摇国本了?难道御史大夫觉得,那些贪官污吏,比国法还重要?”

御史大夫被噎得说不出话。

沈青鸾没直接参与争论,只在散朝后,让人给每位朝臣送了一份“礼”——一本账册,上面详细记录着他们近三年的俸禄、赏赐,以及各家商铺的纳税情况。

账册最后一页,用朱砂笔写着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招“敲山震虎”效果显著。第二日,朝堂上再无人反对沈青鸾协理朝政。

沈青鸾知道,这只是开始。她让人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查贪机构,取名“清吏司”,由她亲自掌管。

清吏司刚成立,就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说京营指挥使克扣军饷,导致士兵怨声载道。

京营指挥使是开国侯的女婿,而开国侯,正是萧彻派去西境的那位副将的父亲。

第十六章:开国侯的挑衅

开国侯听说清吏司要查自己的女婿,直接带着人闯进了清吏司。

他仗着自己是两朝元老,根本不把沈青鸾放在眼里,指着她的鼻子骂:“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军政?竟敢查到老夫的头上!我看你是活腻了!”

沈青鸾端坐不动,看着他跳脚:“侯爷是想抗旨?”

“抗旨又如何?”开国侯冷笑,“陛下念着老臣的功劳,不会把我怎么样!倒是你,惹恼了老臣,有你好果子吃!”

他身后的侍卫上前一步,似乎想动手。沈青鸾的护卫立刻拔刀,双方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萧彻的声音传来:“开国侯好大的威风!”

众人回头,见萧彻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脸色阴沉得可怕。

开国侯吓了一跳,慌忙行礼:“老臣参见陛下!”

“你不在府里养老,跑到清吏司来撒野,是觉得朕给你的恩典太多了?”萧彻走到沈青鸾身边,目光扫过开国侯,“皇后奉旨查案,你敢阻拦,就是藐视皇权!来人,把开国侯拿下!”

侍卫上前,将开国侯死死按住。他挣扎着喊:“陛下!老臣冤枉!是这毒妇……”

“闭嘴!”萧彻厉声道,“再敢污蔑皇后,朕诛你九族!”

开国侯彻底蔫了,被侍卫拖了下去。沈青鸾看着萧彻,心里一暖——他总是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她最坚实的后盾。

第十七章:军饷真相

开国侯被暂时收押后,京营指挥使的案子很快查清。

他确实克扣了军饷,还将部分军粮倒卖,中饱私囊。更令人震惊的是,开国侯不仅知情,还分了不少赃款。

萧彻震怒,下令将两人一并处斩,家产充公。

处理完案子,萧彻在御书房里揉着眉心,显得十分疲惫。沈青鸾给他端来参茶:“累了吧?”

“有点。”萧彻握住她的手,“这些老臣,仗着自己有功,越来越无法无天。若不是你,朕还被蒙在鼓里。”

“陛下是心太软。”沈青鸾道,“对贪官污吏心软,就是对百姓残忍。”

萧彻看着她,忽然叹了口气:“他们都骂你是毒妇,你真的不在乎?”

“在乎有用吗?”沈青鸾笑了,“我宁愿做个让贪官害怕的毒妇,也不做个任人拿捏的贤后。只要陛下信我,别人怎么说,我都不在乎。”

萧彻将她拥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发顶:“朕信你。永远信你。”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御书房里的书卷,也照亮了两人紧握的双手。沈青鸾靠在他怀里,忽然觉得,“毒妇”这个名声,或许也没那么难听。

第十八章:太后的转变

开国侯被斩后,太后大病一场。

沈青鸾去探望时,见她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全无往日的威严。

“你来做什么?看哀家的笑话?”太后语气冷淡。

“臣妾是来给太后请安的。”沈青鸾坐在床边,“太医说太后是忧思过度,得好好休养。”

“哀家忧什么?”太后别过脸,“反正这宫里,早就不是哀家说了算了。”

“太后说笑了。”沈青鸾道,“陛下一直敬重太后,只是国法无情,谁也不能例外。开国侯贪赃枉法,害死了那么多士兵,若不严惩,怎么对得起那些为国捐躯的忠魂?”

太后沉默了。她不是不明事理,只是一时间难以接受自己信任的人背叛自己。

“哀家听说,你成立了清吏司?”过了许久,她才开口。

“是。”

“查贪腐是好事,”太后叹了口气,“但也要注意分寸。树敌太多,对你没好处。”

沈青鸾有些意外,这竟是太后第一次真心实意地提醒她。

“臣妾记下了。”

离开慈安宫时,画春忍不住说:“娘娘,太后好像……对你改观了?”

沈青鸾笑了笑:“或许吧。这宫里的人,再冷的心,也总有被捂热的时候。”

第十九章:民心所向

清吏司查贪腐的力度越来越大,京城里的贪官污吏一个个被揪出来,百姓拍手称快。

沈青鸾的书坊趁机推出了新话本《清吏传》,讲的是一位女官不畏强权、为民伸冤的故事,里面的许多情节,都影射了清吏司查办的案子。

话本大卖,连街头巷尾的孩童都在传唱:“女官清,贪官惊;女官到,百姓笑。”

虽然没人明说,但大家都知道,话本里的女官,影射的就是皇后沈青鸾。

“毒妇”的名声,渐渐被“清吏”的赞誉取代。

这日,沈青鸾微服出巡,去看新开的惠民药局——那是用查抄贪官的赃款开办的,专门给穷人免费看病抓药。

药局里挤满了人,大家议论纷纷,都说皇后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沈青鸾听着,心里有些感慨。她从未想过要当什么菩萨,只是想在这乱世中,为自己、为家人、为那些无辜的百姓,多争取一点安稳。

离开药局时,一个老婆婆拦住她,塞给她一个热乎乎的馒头:“姑娘面善,一看就是好人。这个你拿着,好人有好报。”

沈青鸾接过馒头,眼眶有些发热。

或许,这就是她穿越到这里的意义。

第二十章:风雨欲来

沈青鸾的威望日增,萧彻也越来越信任她,甚至让她参与讨论边防大事。

这日,两人正在御书房研究西境的地图,忽然有太监来报:“陛下,皇后,镇国公府派人来报,说国公爷……病危!”

沈青鸾手里的笔“啪”地掉在地上。

“怎么回事?”萧彻立刻起身,“前几日不是还说好转了吗?”

“来人说,国公爷是旧疾复发,突然就不行了……”

沈青鸾的脑子一片空白,她抓起披风就往外跑:“我要回家!”

萧彻一把拉住她:“朕陪你去。”

马车疾驰向镇国公府,沈青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总觉得,父亲的病危来得太突然,像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果然,快到镇国公府时,他们遇到了埋伏。

箭矢如雨般射来,车夫中箭倒地,马车失控。萧彻将沈青鸾紧紧护在怀里,拔出佩剑抵挡。

“保护陛下和娘娘!”护卫们拼死抵抗。

沈青鸾看着窗外厮杀的人影,忽然明白了——瑞王虽被圈禁,但他的党羽还在。他们动不了萧彻,就想从镇国公府和她下手!

这场风雨,比她想象的,来得更猛烈。

(第二卷 完)

您看的是关于快穿系统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快穿系统,破镜重圆,催更有用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