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上的太阳一点点西下,王一博起身把案板擦洗干净,又将摊子上的杂物收进背篓,单手一拎就把塞得满满当当的背篓甩在了背上。
最后确认了一遍没有东西遗漏,王一博勾着嘴角往东边的城门去了。路上遇到有卖绿豆饼的小摊贩,王一博还停下来买了几块。他拿出一块儿绿豆糕叼在嘴里,剩下的包起来放进怀里。
绿豆糕这种小点心一般很难在街上看到有卖的,多数都是那专门卖糕点的店铺或是一些酒楼或茶楼的才会有。像今天这样在街上摆着小摊卖的,多半都是家里做的多了吃不完,又舍不得浪费,才会拿来街上。
王一博平常嫌弃糕点铺里的卖的贵,几乎从不去买,今天难得在街上看到,想了想还是买了些。守了一下午,他早就饿了,顺便还能带点回去给阿爷尝尝。虽然阿爷多半会说他小孩子口味,就喜欢吃这种甜腻腻的东西。
到了东城门,王一博排着队出了城门口,熟练地往左边一拐,来到统一存放牲畜的地方。
“张哥,今天是你值班啊?”王一博走过去,跟旁边看守的门番打了个招呼,随便递了块儿绿豆糕过去。
“哟~今天是你守摊儿啊?”
门番叫张卫,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一副笑像。他接过王一博给的绿豆糕也没吃,而是从怀里摸出一块儿手帕来包着。家里婆娘刚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这块儿绿豆糕可以带回去给她甜甜嘴儿,反正他一个大老爷们儿的也不爱吃。
别看他们每天在这儿守着,来来回回的老百姓都对他们客气有加,可这活儿看着还算体面,但是不挣钱。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有钱的大老爷或者城里的公子小姐路过,派下人赏点碎银子什么的,都会被上面的人搜刮去。像他这种最底层的小人物,通常是捞不到什么好处的。
每个月累死累活挣那么点铜板,也就将将够家里花销的。要不是婆娘娘家人偶尔从乡下摘些自家地里种的蔬菜什么的送来,只怕家里过得更难了。像绿豆糕这种消遣吃食,张卫是舍不得买的,哪怕是街上卖的那种。
“是啊,阿爷今儿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去隔壁村子赶了猪回来杀了,又把肉送到摊子上。我反正也没啥事儿,就来帮着守摊了,让阿爷回家补觉去了。”
王一博回着,走进牲畜棚里把自家的牛给牵了出来套上板车。临走时想了想,从背篓里拿出来一块儿猪腰来。
“张哥,这块儿猪腰你拿回去给嫂子炖了汤补补身子。”
张卫看着递过来的猪腰傻了眼,“你这……不好吧?回去被你阿爷知道了不得打你啊?”
“哪儿的话啊张哥!”王一博笑了笑,“你平常也没少帮我们,现在喜得贵子,我们家也没什么送的出手的贺礼。我就是听说这猪腰炖汤对坐月子的妇人来说是大补,这不就正好了嘛。”
眼见张卫还在犹豫,王一博也不给他机会拒绝了,直接把猪腰往旁边的柱子上一挂,跳上牛车就赶着牛跑了。
“不用担心我阿爷,要给他知道了他肯定还得夸我懂事呢!就这样啊哥,你记得今晚就给嫂子炖了喝啊,天气热,不能久放。”
“诶!”张卫看着远去的王一博无计可施,追了两步没追上又走了回来。
“这小子……”
看着挂在柱子上的猪腰,张卫摇了摇头,随后又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份情他张卫记下了,以后有机会再还吧。
这边王一博顺利送出了“贺礼”,一路哼着调子赶着牛车走在回家的路上。
半道上,王一博忽然看见路边出现了一个眼熟的身影。
“咦?这不是……”
王一博挑了挑眉,赶着牛车来到那人身边。
“漂亮哥哥,你这是往哪去啊?”
“嗯?”
肖战原本正背着背篓往家赶,忽然从后面过来一辆牛车。他原想着自己往旁边走走,给让出道来,哪知道牛车竟然停在了自己旁边。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么句奇奇怪怪的问话。
一抬头就看见一个俊郎的少年正坐在牛车上朝自己笑,肖战愣了愣才想起来,这笑得好看的少年好像见过。
“你是……小老板?”
肖战一脸疑惑地左右看了看,不太确定地指着自己,问道:“漂亮哥哥……是说我吗?”
“昂!”王一博眯着眼点了点头,“这里除了你也没别人了啊。”
“呵~”肖战无奈地笑了笑,他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叫呢。不过对方是个明显年纪不大的小朋友,看着也没有什么恶意,肖战也就没生气。不过他还是认真说了自己的名字,免得小老板一直“漂亮哥哥”地叫着,听着有些别扭。
“我叫肖战,你叫我名字就好了。”
“那怎么行,你一看就比我大,直接叫你名字多不好啊!阿爷知道了要说我的。”王一博摇摇头,拒绝了肖战的提议,“要不我叫你……战哥吧?好不好?”
不等肖战同意,王一博接着开口,“战哥,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你这是往哪去啊?”
看着王一博天真的模样,肖战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战哥就战哥吧,总比漂亮哥哥强。
“我要去万安村,你呢?”
“咦?哥哥你也是万安村的?”王一博眼睛一亮,先是一脸惊喜,接着又疑惑地歪了歪头,“可是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肖战愣了,没想到萍水相逢的小老板居然和自己是一个村子的,倒也是有缘了。
“我是最近才搬来的,你没见过我很正常。”
王一博手指点了点下巴,“哦~所以村里人说的新搬来的书生就是哥哥你?”
“如果没有别的书生新搬来的话……”肖战笑了笑。
其实村里人说的哪里是什么新搬来的书生,这只是王一博美化过的说法罢了。村里人真正的说法是:村里新搬进来一对母子,儿子好像是个书生。孤儿寡母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搬来他们这个村里,而且母子俩都长得好看,指不定是什么有钱老爷在外面养的外室呢!不然怎么家里连个顶梁柱都没有?再说了,庄户人家,有几个会送那么大的儿子去念书的?又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不如留在家里帮着种地呢,好歹也是个壮劳力了。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