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新片开机的烟火与掌声

书名:博君一肖光影之外的回声
作者:爱嗲赵的小迷妹

新片《旧巷书声》的开机仪式定在初冬,老城区的青石板路结了层薄霜,清晨的阳光洒在书店招牌上,“陈记书店”四个褪色的木字泛着暖光。肖战穿着件黑色羽绒服,领口围着王一博织的灰色围巾——是前几天王一博悄悄塞给他的,说“开机风大,别冻着”,针脚不算整齐,却暖得能焐热脖子里的风。

开机仪式很简单,没有邀请媒体,只有剧组人员和陈老先生,还有几个来帮忙的学生——张宇带着班里的同学来了,手里捧着用彩纸折的花,递到肖战面前时脸有点红:“肖导,祝开机顺利!王老师说我们可以帮忙整理道具书。”

肖战接过纸花,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谢了,等会儿给你们发糖。”

转身时,看到王一博站在书店门口,正帮美术组搬一摞旧书。他穿了件浅咖色的羊毛衫,袖口挽到手肘,露出小臂上淡青色的血管,额前碎发被风吹得飘起来,手里还捏着颗橘子糖——是肖战昨天给他的,说“开机要讨个甜”。

“小心点,别砸到手。”肖战走过去,接过他手里的书摞,指尖碰到他的手背,凉丝丝的。

“没事,”王一博笑了笑,把橘子糖塞进他嘴里,“刚从兜里拿的,还没凉。”

橘子的甜味在舌尖化开时,开机的鞭炮响了。噼里啪啦的声响里,陈老先生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了“开机大吉”,递到两人手里:“拿着,沾沾喜气。”

肖战和王一博一起接过红纸,指尖在纸边轻轻碰了一下,又很快分开,却都红了耳根。张宇在旁边举着手机拍照,喊了声“肖导王老师看这里”,两人同时转头,阳光落在他们脸上,照片里的笑容都亮得像初冬的太阳。

开机第一天拍的是老陈清晨开店的戏。天还没亮,肖战就带着剧组到了书店,王一博也来了,说是“帮着看看学生群演的状态”,却悄悄在肖战的保温杯里放了块生姜,说“早上喝了暖身子”。

摄像机架好时,天边泛起鱼肚白。扮演老陈的演员推开书店门,手里拎着刚买的豆浆油条,阳光从门缝里挤进来,落在满地的旧书上。肖战盯着监视器,突然抬手喊停:“等一下,老陈进门时,应该先摸一下柜台底下的借条——就轻轻碰一下,不用看。”

演员愣了一下,按照他说的做了。再开拍时,镜头里老陈的手在柜台下顿了半秒,指尖划过看不见的借条,眼里的光软了下来。王一博站在监视器旁边,轻轻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个细节是肖战从陈老先生的故事里改的,没说破的牵挂,比说出来的更动人。

拍了一上午,中午在巷口的早点摊吃盒饭。肖战刚打开盒饭,就看到王一博递过来一个保温盒,里面是他早上炖的萝卜排骨汤:“我妈说冬天喝萝卜好,顺气。”

“你什么时候炖的?”肖战惊讶地问。

“昨天晚上,炖了两个小时。”王一博低头扒着自己的盒饭,“怕你早上没时间吃,就带来了。”

肖战端着保温盒,汤还冒着热气,萝卜炖得软烂,排骨脱骨。他喝了一口,暖得从胃里一直热到心里,抬头时看到王一博正偷偷看他,眼神里带着点期待,像在等夸奖的小孩。

“比上次的排骨汤还好吃,”肖战笑着说,“下次教我炖吧?”

王一博的耳朵瞬间红了,点了点头:“好。”

下午拍学生群演的戏。张宇和几个同学扮演常来书店的小孩,围着老陈要糖吃。王一博站在旁边,轻声跟他们说:“不用刻意笑,就像平时跟老师要糖一样,有点调皮,又有点不好意思。”

开拍时,张宇走到“老陈”面前,手指抠着衣角,小声说:“陈爷爷,今天有橘子糖吗?”眼里的期待藏都藏不住。肖战在监视器后笑了——这个细节是王一博教的,说“小孩想要糖,都不会直接说,只会问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口味”。

收工时,天已经黑了。巷口的路灯亮了,暖黄的光落在青石板路上。肖战让助理先送剧组回去,自己则和王一博并肩往家走。风有点大,肖战把围巾往他脖子里塞了塞:“别冻着,明天还要上课。”

“你也一样,”王一博把围巾又拉回来,裹住他的半张脸,“别总熬夜改剧本,记得喝我给你装的生姜水。”

两人走到小区门口时,王一博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拿出个东西,递到肖战手里——是个用绳编的小粽子,里面塞着颗橘子糖,绳结是他自己编的,有点歪歪扭扭。

“我妈说编这个能保平安,”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给你,拍戏顺利。”

肖战接过来,指尖碰到他的手心,温热的,带着点薄茧。他把小粽子塞进羽绒服口袋里,紧紧攥着,像攥着颗小太阳。

“谢谢,”肖战看着他,“等这部戏拍完,我们去看海吧?我听说邻市的海边冬天人少,能看到日出。”

王一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里的光像落了星星:“好。”

看着王一博走进楼道,肖战站在小区门口,摸了摸口袋里的小粽子,橘子糖的甜味好像透过绳编渗了出来。他抬头看了看天,星星很亮,风里虽然带着凉意,却好像也裹着甜。

新片的镜头已经开始转动,旧巷的烟火气在胶片里慢慢显影。而他知道,比镜头里更暖的,是身边这个人,是掌心的温度,是那些藏在橘子糖和生姜水里的,没说破的心意。

打开布咕客户端阅读

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

立即体验